琴台夜峭。片石重惊香屧到。云意留山。
学得西施旧黛鬟。流花镜里,几度阑干能并倚。
明日横塘。犹有词人载雪航。
琴台夜峭。片石重惊香屧到。云意留山。
学得西施旧黛鬟。流花镜里,几度阑干能并倚。
明日横塘。犹有词人载雪航。
这首《减字木兰花·登临岩最高顶眺月》由清代诗人郑文焯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登高远眺的情景,以及对月色美景的感慨。
首句“琴台夜峭”点明地点与时间,夜晚的琴台显得格外孤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片石重惊香屧到”,诗人仿佛在回忆起某位女子轻盈的脚步声,使得原本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神秘感。此处运用“香屧”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过往的美好记忆。
“云意留山”一句,将云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表达了云彩似乎有意地停留在山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动态美。接下来,“学得西施旧黛鬟”则通过比喻,将云彩的姿态与古代美女西施的发髻相比较,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忆。
“流花镜里,几度阑干能并倚”中,“流花镜”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倒映着花朵的景象,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而“几度阑干能并倚”则表达了诗人多次在此处停留,欣赏美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最后,“明日横塘,犹有词人载雪航”预示着第二天的清晨,诗人或许会再次来到这片水域,乘坐着装满雪花的船只,继续他的旅程。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未来探索的期待,也寓意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登高远眺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睦州晓放船,江流益清浏。
水石相抨击,洏雪蛟龙走。
居民置风轮,随波转枢纽。
沙石广场圃,比栉列杵臼。
但看椎声落,不见谁举手。
精凿脱糠秕,安闲到子妇。
搰搰抱瓮劳,拙哉汉阴叟。
机巧厌桔槔,斯言诚然否?
圣人前民用,神智皆自有。
愚民偶得之,役使河伯久。
但苦梁鸿贫,何处觅升斗?
星尽晓色分,日出飞鸟外。
高枝残雪压,寒村散微霭。
田家门始开,篱落闻犬吠。
草际风未定,树杪霞犹在。
方见牛羊群,一一远岭背。
农夫倚仗立,默念将卒岁。
鸟雀鸣阶前,儿女笑窗内。
八口饱新粒,未冬完官税。
皎皎清溪水,飒飒幽林籁。
板桥无屐迹,静与草舍对。
时有旧邻家,拂石坐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