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柝那堪夜,垂杨不肯春。
白云何处至,吾欲赠归人。
孤柝那堪夜,垂杨不肯春。
白云何处至,吾欲赠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孤柝、垂杨、白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时分特有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首句“孤柝那堪夜”,以“孤柝”(孤独的木柴)象征着孤独与寂寞,夜晚的背景更添了几分凄凉,暗示了离别的氛围。接下来,“垂杨不肯春”,垂柳在春天本应生机勃勃,但此处却说它“不肯春”,仿佛柳树也感受到了离别的哀伤,不愿迎接春天的到来,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沉重感。
“白云何处至”,白云的出现,既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着远方、思念和归途的意味。诗人似乎在问,白云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这不仅是对白云行踪的疑问,也是对远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
最后,“吾欲赠归人”,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即将远行的友人送上祝福或礼物的愿望。然而,在这样的离别时刻,任何物质的赠予都显得微不足道,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万六千年,是仙椿日月,两度阳春。
根柯不随物化,那有新陈。
戏夸悠久,借时光、惊觉时人。
道历管,阶萤万换,悠然唤做逡巡。
老我百无贪羡,羡天芳寿种,掩冉三辰。
谢他流年甲子,已是重轮。
人间春狭,只九旬、斗柄标寅。
更拟向,椿枝倚数,十分取一为真。
是男是女,都有官称。
孙儿仕也登。
时新衣著,不待经营。
寒时火柜,春里花亭。
星辰上履,我只唤卿卿。
寿开八秩,两鬓全青。
颜红步武轻。
定知前面,大有年龄。
芝兰玉树,更愿充庭。
为询王母,桃颗几时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