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人咏芍药,而未逮牡丹。
甚盛始李唐,名噪河洛间。
拈毫品花者,着眼徒拘牵。
强与分君臣,耳食踵讹传。
其实本一种,亦无相后先。
试看四生类,皆自盘古权。
岂其于芍药,而乃特异焉。
其本殊草木,始盖受于天。
木者早发华,锦苞诚丽妍。
香气或稍逊,凋零迅可怜。
草者每后时,朵让鼠姑鲜。
艳香乃过之,荣常两月连。
丰此啬于彼,万物理固然。
格物有会心,因以成诗篇。
风人咏芍药,而未逮牡丹。
甚盛始李唐,名噪河洛间。
拈毫品花者,着眼徒拘牵。
强与分君臣,耳食踵讹传。
其实本一种,亦无相后先。
试看四生类,皆自盘古权。
岂其于芍药,而乃特异焉。
其本殊草木,始盖受于天。
木者早发华,锦苞诚丽妍。
香气或稍逊,凋零迅可怜。
草者每后时,朵让鼠姑鲜。
艳香乃过之,荣常两月连。
丰此啬于彼,万物理固然。
格物有会心,因以成诗篇。
这首诗探讨了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差异,以芍药和牡丹为例,揭示了“其实本一种,亦无相后先”的道理。诗人通过对比芍药与牡丹的生长特性,指出它们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差异,但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体现了万物生长遵循自然法则的普遍真理。
诗中提到“风人咏芍药,而未逮牡丹”,意指前人对芍药的赞美不及对牡丹的推崇,引出对植物生长独特性的思考。接着,诗人强调“其实本一种”,指出芍药与牡丹虽有不同,但本质上同属一类植物,并非存在本质上的优劣之分。
进一步地,诗人通过比较芍药与牡丹的生长特点,指出木本植物(如牡丹)早开花,花朵美丽,但香气可能不如草本植物(如芍药)浓郁;而草本植物开花较晚,花朵数量可能不如木本植物多,但其花期较长,且花朵鲜艳,香气更胜一筹。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植物生长习性的多样性,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各有其时,各具特色。
最后,诗人总结道:“格物有会心,因以成诗篇。”这句话表达了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可以得到深刻的感悟,并以此为基础创作诗歌。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科学认知,也是对生命多样性和自然和谐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多样性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鲤鱼书来上谁字,斗牛光中湖海士。
梅花腊雪曾会面,桃李春风一弹指。
剥书得诗意雄杰,钟吕惊闻筝笛耳。
懦夫有闻气可作,奸谀未诛神已死。
奴唇争笑乃独否,我心有同固如此。
君家请剑攀折槛,远胜衣绣誇归里。
立朝日少谏多藁,况有竹林老夫子。
百年易了富与贵,万古不磨天此理。
笑骂从渠官欲好,妻妾羞人身不耻。
获禽一朝固可十,天下良工安肯诡。
古人寥寥今不见,举世滔滔此皆是。
蛾眉方遭众女嫉,足音忽动空谷喜。
我欲净洗后土泥,子为快挽天河水。
桂花香满月轮秋,稳送鹏程万里游。
身近清光瞻帝座,手携多士上瀛洲。
戊申奏对规模阔,庚戌抡魁气数周。
陈亮自来天下选,老年更好作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