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卜算子·其一》,以修竹、迟日、江山和梅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幽深的画面。"修竹翠罗寒",形象地写出竹林在寒气中的青翠,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迟日江山暮",则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山河,增添了画面的静态美,同时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诗人通过写无人欣赏的幽径上竹子独自绽放,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情感,"此恨知无数"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愁。接下来的"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将竹子拟人化,赋予它与梅花交谈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疏离。
最后两句"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寓意诗人刻意寻找春天的气息,却发现香气反而在不经意间消散,寓意着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捕捉,更显其珍贵。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
重入僧窗听雨眠,藕花只在客床前。
囊空不欠苏秦舌,口渴频呼陆羽泉。
十里湖光天半席,一阑秋影月初弦。
新凉风物无人共,坐听微钟祇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