䆗窱北窗,峥泓西涧,企脚披襟。
正修梧翳日,数声嘒嘒,幽篁戛水,一派愔愔。
唤醒半床蕉鹿梦,更月榭凉天思不禁。
流光驶,怕潜催落叶,暗换疏砧。
终朝餐风吸露,算往事、惆怅难寻。
记彻侯冠上,亲陪貂尾,佳人筝畔,曾砉鸾吟。
讵料半枝栖不稳,枉诉尽凄凉此夜心。
须蝉蜕,问茫茫尘世,谁爱清音。
䆗窱北窗,峥泓西涧,企脚披襟。
正修梧翳日,数声嘒嘒,幽篁戛水,一派愔愔。
唤醒半床蕉鹿梦,更月榭凉天思不禁。
流光驶,怕潜催落叶,暗换疏砧。
终朝餐风吸露,算往事、惆怅难寻。
记彻侯冠上,亲陪貂尾,佳人筝畔,曾砉鸾吟。
讵料半枝栖不稳,枉诉尽凄凉此夜心。
须蝉蜕,问茫茫尘世,谁爱清音。
这首《洞庭春色·蝉》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存环境与情感世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词的开篇“䆗窱北窗,峥泓西涧,企脚披襟”,以北窗、西涧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蝉仿佛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静静地等待着时光的流逝。“正修梧翳日,数声嘒嘒,幽篁戛水,一派愔愔”,进一步描绘了蝉在梧桐树荫下,伴随着竹林间潺潺流水声,发出微弱而悠长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
接下来,“唤醒半床蕉鹿梦,更月榭凉天思不禁”,蝉的鸣叫仿佛唤醒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梦境与思绪,引发他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流光驶,怕潜催落叶,暗换疏砧”,时间如白驹过隙,让词人担心着岁月的无情,落叶的飘零,以及远处捣衣声的稀疏,都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短暂。
“终朝餐风吸露,算往事、惆怅难寻”,蝉的一生虽短,却能餐风饮露,自得其乐,而人却难以摆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这份惆怅难以释怀。“记彻侯冠上,亲陪貂尾,佳人筝畔,曾砉鸾吟”,词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辉煌与陪伴,无论是官场的荣耀还是与佳人的琴瑟和鸣,都成为无法忘怀的记忆。
最后,“讵料半枝栖不稳,枉诉尽凄凉此夜心”,蝉在枝头栖息,却难以稳定,词人感叹自己的命运亦如蝉般飘摇不定,只能将内心的凄凉诉诸于这无尽的夜晚。“须蝉蜕,问茫茫尘世,谁爱清音”,词人借蝉的蜕变象征人生的转变,提出一个深沉的问题:在浩瀚的人世间,又有谁能真正欣赏到蝉那清脆悦耳的歌声呢?
整首词通过对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的生命状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更蕴含了词人对人生、对时间、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吾无佐世才,时俗所不量。
归我北山阿,逍遥以倡佯。
同气自相求,虎啸谷风凉。
惟予与嵇生,未面分好章。
古人美倾盖,方此何不臧。
援筝执鸣琴,携手游空房。
栖迟衡门下,何愿于姬姜。
予心好永年,年永怀乐康。
我友不斯卒,改计适他方。
严车感发日,翻然将高翔。
离别在旦夕,惆怅以增伤。
众山合长堤,空水相映带。
平湖漾明镜,秋色照眉黛。
中流赤栏起,亭亭列车盖。
琉璃十万顷,倒浸画檐外。
凭虚望寥廓,心赏剧堪快。
菡萏馀汀洲,芙蓉匝滩濑。
蛟龙伏空洞,鹳鹤摩远塞。
鱼游迥自得,鸥行豁无碍。
美人期不至,岂乏沙棠载。
吾将返若耶,夷光久相待。
云朔南陲,全赵幕府,河山襟带名藩。
有朱楼缥缈,千雉回旋。
云度飞狐绝险,天围紫塞高寒。
吊兴亡遗迹,咫尺西陵,烟树苍然。
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阑。
惟是年年飞燕,霜雪知还。
楼上四时长好,人生一世谁閒。
故人有酒,一尊高兴,不减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