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日夜衰,卧起常在背。
窗间一编书,终日圣贤对。
东皋客输米,粲粲珠出碓。
南山僧饷茶,细细雪落硙。
吾儿亦解事,稀甲自锄菜。
一饥既退舍,百念皆卷旆。
闲身去俗远,澄念与道会。
宿痾走二竖,美睡造三昧。
挂冠反布韦,上印谢银艾。
庭中石苍然,此客真度外。
老人日夜衰,卧起常在背。
窗间一编书,终日圣贤对。
东皋客输米,粲粲珠出碓。
南山僧饷茶,细细雪落硙。
吾儿亦解事,稀甲自锄菜。
一饥既退舍,百念皆卷旆。
闲身去俗远,澄念与道会。
宿痾走二竖,美睡造三昧。
挂冠反布韦,上印谢银艾。
庭中石苍然,此客真度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宁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写老人日夜衰老,常常需要倚靠在床背上,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身体的衰退。然而,他并未沉溺于忧郁,而是通过阅读圣贤之书,保持着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老人的生活充满了朴素的田园乐趣,如邻居送米,米粒在石臼中研磨发出珍珠般的光泽;山僧送来清茶,如同雪花飘落,静谧而清新。他的儿子也懂得分担家务,勤于锄菜,显示出家庭的和谐与勤劳。
面对生活的艰辛,老人选择放下忧虑,让心灵远离尘世纷扰,专注于内心的澄明与道义的契合。疾病暂时退去,他得以享受深度的睡眠,仿佛进入了禅定的境界。他决定辞官归隐,抛弃世俗的名利,回归自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与世无争,超脱于物外。
整首诗以北窗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中的恬淡与超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体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