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㮰。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㮰。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这首诗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作,名为《幸武功庆善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美好愿望。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开篇两句,诗人提到寿丘(意指长寿之地)上只有旧时的痕迹,而酆邑(古代帝王所建的宫城)则是前人的基础。这两句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尊重。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诗人自称“粤予”,表示自己是继承了历代圣君的伟大事业,而“悬弧”则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表明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存在于当前。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年轻时期就遇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且以剑为伴,意气风发地去匡扶时势。这里的“匡”字有辅佐、支持之意。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诗人用“指麾”比喻治理国家的手腕和能力,而“八荒”则代表着四方与远方,即全国乃至世界。“怀柔万国夷”表达了诗人以德服人,以柔克刚的治国理念。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诗中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明了诗人的胸怀和抱负。诗人想象着攀登高山,进入深邃的山谷,以及驾驭大海,展现了广阔无垠的心胸。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㮰。”这里诗人提到单于(古代北方民族)陪伴在军帐中,而“日逐”则意味着随时准备出征。诗人表达了对边疆安宁的关切以及对文治武功并重的期望。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诗人的心态如同端正的门扉,面向着四岳(即中国古代所尊崇的五岳中的四座),而“无为”则是道家思想,即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里表达了对自然法则顺应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接下来的两句诗,以季节变化描绘出秋天的景象。“霜”指露水凝固的现象,而“轻冰”则是初冬时分不厚的冰面。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变迁来抒写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诗中最后两句,以农业景观结束全诗。“芸黄”指的是农作物成熟时的颜色,而“禾颖”则是谷类果实的美好。这里表达了对农业丰收和国家富庶的期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宏伟的理想和深远的谋略,是一首集历史与现实、个人情怀与国家兴衰于一身的杰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