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凭谁检点,案头费甚工夫。天然风月见真吾。
漫道孔颜乐处。拄笏看山也得,乘桴浮海能无。
人生何处不相娱。随分行行且住。
眼底凭谁检点,案头费甚工夫。天然风月见真吾。
漫道孔颜乐处。拄笏看山也得,乘桴浮海能无。
人生何处不相娱。随分行行且住。
这首《西江月·其三》是沈尹默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眼底凭谁检点,案头费甚工夫",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繁琐事务的厌倦,暗示了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天然风月见真吾",意味着他向往自然,认为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漫道孔颜乐处",诗人引用孔子和颜回的快乐之道,表示不必过于执着于传统的道德规范,而是要找到自己内心的快乐源泉。"拄笏看山也得,乘桴浮海能无",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愿意放下束缚,享受简单生活,无论是欣赏山水,还是面对未知的海洋,都充满可能性。
最后两句"人生何处不相娱。随分行行且住",传达出一种随缘自在的人生态度,认为生活中的每一刻、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乐趣,无需强求,可以随时停留,享受当下的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词体现了沈尹默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凛凛汾阳秀,螺川旧徙居。
文名动场屋,孝节冠乡闾。
御史论才久,方州躐等除。
朝廷终器使,宗庙得璠玙。
秋空若明镜,云物莹可数。
临高送远发,况复瞰牛渚。
崔嵬水帝宫,半出燃犀浦。
桥基插波澜,王气逐龙虎。
归艎岂能留,两浆几欲舞。
重光瞻舜日,群材入天罟。
聃聃马东玉,松柏耐寒暑。
五载佐吾邦,大匠善规矩。
仁民而爱物,巨细各有补。
宴閒集宾朋,风流照樽俎。
能诗又敏速,往往造险语。
交章久荐达,名声动寰宇。
胸中蟠虹蜺,行矣须一吐。
伊予百无堪,投老尚好古。
垂竿鱼未食,茹檗口忘苦。
唯君最相知,称谓等鲍庾。
君归我何适,形影守溪浒。
时寄一行书,焦枯望霖雨。
结庐守亲冢,淡食毕丧制。
焚香诵宝经,倾悲拔冥滞。
神明扶孝思,肌发保阳气。
支离仅不死,邻里为歔欷。
倏然叩予门,殷勤谢铭志。
袖携一幅图,离坎备形势。
明堂正丘穴,松槚列新翠。
身虽离冢旁,披图即流涕。
拿舟遽言别,讳曰仲春至。
酌水采嘉蔬,藉草具严祭。
又言广栽植,薄取岁时利。
事死如事生,终焉达斯志。
儒者似君稀,况复褐冠类。
谁为孝子传,吾诗信无伪。
泠泠皖溪水,悠悠天柱云。
云行水光动,水洗云影分。
幽人坐卧吟,孤绝迥出群。
资彼云水秀,释此尘垢纷。
胡为倏言别,扁舟连夜发。
往登姑苏台,而望太湖月。
却寻史迁迹,但见苍烟灭。
览古竟论今,治具校工拙。
有才不得施,著书贻后世。
何必腰黄金,自享千载贵。
鲈鱼秋正熟,云泉味尤美。
若逢吴市门,更访长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