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馑忧渠欲荐臻,大田不雨已生尘。
何人有力能鞭石,老令无能漫积薪。
诸佛未尝违众愿,上苍宁不悯斯民。
诚烦仇览登山履,为扣岩前彼上人。
饥馑忧渠欲荐臻,大田不雨已生尘。
何人有力能鞭石,老令无能漫积薪。
诸佛未尝违众愿,上苍宁不悯斯民。
诚烦仇览登山履,为扣岩前彼上人。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诗人虞俦对社会饥荒问题的关注和忧虑。诗中描述了百姓因饥荒而生活艰难,田地干旱,颗粒无收,表达了对天不下雨的深深关切。诗人质问谁能有力量像鞭打石头那样唤起降雨,暗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徒然堆积柴薪以示无奈。
接着,诗人借用佛教中的“诸佛”和“上苍”来寄托希望,表达对神明的虔诚祈祷,期待他们能听见人民的疾苦,怜悯众生。最后,诗人请求朋友仇览能登高涉险,亲自去向山岩前的僧人祈求降雨,体现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呼吁。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既表达了虞俦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又寓含了他对改善民生的热切期盼,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
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
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
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
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
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
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遁迹避纷喧,货农栖寂寞。
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既远人世欢,还赖泉卉乐。
折柳樊场圃,负绠汲潭壑。
霁旦见云峰,风夜闻海鹤。
江介早寒来,白露先秋落。
麻垄方结叶,瓜田已扫箨。
倾晖忽西下,回景思华幕。
攀萝席中轩,临觞不能酌。
终古自多恨,幽悲共沦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