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怜花,月窥月。颊畔消,眉上缺。
云磨素魄自然圆,春入情根随地出。
花怜花,月窥月。颊畔消,眉上缺。
云磨素魄自然圆,春入情根随地出。
这首诗《花非花》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与月、情感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句“花怜花,月窥月”运用拟人手法,将花与月赋予了情感,花对花怜惜,月则悄悄窥视,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颊畔消,眉上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仿佛是说花儿在风中轻轻摇曳,月光在眉间留下淡淡的痕迹,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流转。
“云磨素魄自然圆”一句,通过云与月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云层轻轻磨砺着月光,使得月亮呈现出一种圆润、柔和的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圆满。
最后,“春入情根随地出”则将情感的萌芽比作春天的生机,它不被地域限制,无论身处何方,都能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这不仅表达了情感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也寓意着生命中美好的情感如同春天般充满希望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花、月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插架茫茫纷四部,莫向离骚泥蘅杜。
文章何处如有神,心手相随鹰搦兔。
长卿醉死文君垆,渠辈但可折简呼。
浅惭入俚深入僻,纤丽恶淫寒则枯。
欲张吾军子可恃,楚璞呈前燕石耻。
擘波飞去定神龙,汗血牵来真骥子。
人物有此未易求,颇将撷英泛其流。
朝来车从照人热,乃肯访我投林丘。
词华薄技无多道,少作吾今知悔早。
相期圣处下工夫,一念超然蠲热恼。
招提未到只闻名,乘兴来游意最真。
出郭都无三十里,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径能明眼,随处禅房可著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