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余尝听雪猿啼,心在天都身带溪。
千许岁芝如野菜,万馀年鹤似家鸡。
曾贻满扇有声画,尽是前人未品题。
君道叔痴余亦信,乞余诗挂片帆西。
谓余尝听雪猿啼,心在天都身带溪。
千许岁芝如野菜,万馀年鹤似家鸡。
曾贻满扇有声画,尽是前人未品题。
君道叔痴余亦信,乞余诗挂片帆西。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智舷所作,名为《余至黄山时识苍梧先生于带溪今戊午先生六十乃叔存翁乞余诗为赠》。诗中描绘了作者与一位名为苍梧先生的相遇,以及对这位先生的深刻印象。
首句“谓余尝听雪猿啼,心在天都身带溪”,以雪猿啼声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心在天都身带溪”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向往高远(天都)与现实(溪水)之间的和谐共存。
“千许岁芝如野菜,万馀年鹤似家鸡”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时间的概念融入自然景象之中,芝草如同寻常野菜般生长千年,白鹤竟似家鸡般生活万年,既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奇迹,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永恒。
“曾贻满扇有声画,尽是前人未品题”则进一步揭示了苍梧先生的艺术才华,他创作的画作不仅富有声音,而且蕴含着前人未曾触及的深意,暗示了其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最后,“君道叔痴余亦信,乞余诗挂片帆西”表达了作者对苍梧先生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并愿意为其创作诗歌作为赠礼,同时也透露出对对方艺术追求的赞赏与共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艺术真谛的探索。
水色碧沧茫,山势青周遭。
壮哉杳渺峰,据此第一高。
萧梁古道场,岁月湮蓬蒿。
有来天师孙,远与朱叶曹。
十年悉力营,万瓦一手操。
连甍集紫烟,开窗俯洪涛。
枸杞号千年,夜鹤鸣九皋。
坐令金丹炉,安此神火熬。
英英文章伯,所至秃千毫。
何此老鍊师,不著衮子褒。
我汎重重湖,歘得片片桃。
深穷草径来,敢惮足力劳。
其徒以为耻,谓我不可逃。
试补华黍诗,妄意续离骚。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擸得一枝犹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远山酋萃翠凝烟,烂漫桐花二月天。
游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
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
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
照耀万树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
对花岂省曾辞杯,自从流落忧感集。
欲去未到先思回,祗今四十已如此。
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