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相思楚水涯,江蓠如箭柳如丝。
云迷巫峡神娥去,水绿湘潭帝子悲。
汉苑兰生人已寂,洞庭木落雁先知。
佩蘅谁向芳洲远,寥落灵均一帙辞。
越国相思楚水涯,江蓠如箭柳如丝。
云迷巫峡神娥去,水绿湘潭帝子悲。
汉苑兰生人已寂,洞庭木落雁先知。
佩蘅谁向芳洲远,寥落灵均一帙辞。
这首诗描绘了深沉的离愁别绪与历史的哀伤交织的景象。首联“越国相思楚水涯,江蓠如箭柳如丝”以江南的山水为背景,通过“相思”、“楚水涯”、“江蓠”、“柳如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氛围,仿佛能听到远方传来的思念之声,看到江边生长的植物随风摇曳,如同离人的思绪般飘忽不定。
颔联“云迷巫峡神娥去,水绿湘潭帝子悲”进一步深化情感,将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巫峡”与“湘潭”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而“神娥”与“帝子”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离去和悲伤,象征着永恒的离别与哀愁。这里的“云迷”与“水绿”,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情感的朦胧与深远。
颈联“汉苑兰生人已寂,洞庭木落雁先知”则将视角转向历史,通过“汉苑”与“洞庭”的变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沧桑。兰花在汉苑中独自开放,却无人欣赏;洞庭湖畔的树木凋零,大雁却早已感知季节的变化。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物是人非,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尾联“佩蘅谁向芳洲远,寥落灵均一帙辞”将主题聚焦于诗人自身,通过“佩蘅”(佩戴香草)与“灵均”(屈原的别称)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无奈与哀叹。诗人似乎在问,又有谁能理解他内心的孤独与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时代精神失落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与历史哀伤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凤跃南冈老隐沦,仙游悲动感儒绅。
海边鸥鹭无知己,屋外溪山失主人。
满径黄花闲白昼,一庭芳草自青春。
他年化鹤归来日,城郭依然迹已陈。
汉室亏皇象,乾坤未即宁。
奸臣与逆子,摇岳复翻溟。
权表分江域,曹袁斗夏坰。
虎奔咸逐逐,龙卧独冥冥。
从众非无术,欺孤乃不经。
惟思恢正道,直起复炎灵。
管乐韬方略,关徐骇观听。
一言俄逆至,三顾已忘形。
南既清蛮土,东期赤魏庭。
出师功自著,治国志谁铭。
历劫兵如水,临秦策若瓴。
举声将溃虏,横势欲逾泾。
仲达耻巾帼,辛毗严壁扃。
可烦亲细务,遽见堕长星。
战地悲陵谷,来贤赏德刑。
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
想像音徽在,侵寻毛骨醒。
迟留慕英气,沉叹抚青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