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
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
唐至昭宗时,干戈满天阙。
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
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
视彼六臣流,耻与冠裳列。
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岩穴。
堂茆一亩深,壁树千寻绝。
不复见斯人,有怀徒郁切。
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
咎在见事迟,不能自引决。
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
唐至昭宗时,干戈满天阙。
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
邈矣司空君,保身类明哲。
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
视彼六臣流,耻与冠裳列。
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岩穴。
堂茆一亩深,壁树千寻绝。
不复见斯人,有怀徒郁切。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王官谷》,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士人的道德操守和时代困境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士有负盛名,卒以亏大节”,揭示了名望与节操之间的矛盾,批评了一些人因未能及时决断而损害了名誉。诗人强调“所以贵知几,介石称贞洁”,意在推崇明智之人坚守节操。
接着,诗中回顾唐朝昭宗时期的社会动荡,“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隉”,表达了对贤良之士无力挽救乱世的无奈。诗人将目光转向司空君,赞美他如明哲保身,即使在朝廷纷争中也能保持清白,如“坠笏雒阳墀,归来卧积雪”。他的选择与那些流于世俗的官员形成鲜明对比,其遗像留在山崖间,象征着清风与岩穴的高洁。
最后,诗人描述了司空君故居的简朴,“堂茆一亩深,壁树千寻绝”,表达了对这位高尚人士的深深怀念,感叹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只能心中充满哀思。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寓言式地阐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乱世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