焭焭余一雁,渺渺绕渔舟。
逆旅难为别,孤踪易感秋。
惊沙迷失伴,暮雨听呼俦。
飘泊长途怨,天涯任所留。
焭焭余一雁,渺渺绕渔舟。
逆旅难为别,孤踪易感秋。
惊沙迷失伴,暮雨听呼俦。
飘泊长途怨,天涯任所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雁独行的画面,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孤独的氛围。诗人以“焭焭”形容雁群,既形象地展现了雁群飞翔时的动态美,也暗示了雁群的紧密与和谐。然而,当画面聚焦于“余一雁”时,整个意境瞬间变得孤寂而悲凉。
“渺渺绕渔舟”,雁群在水面上低飞,似乎在寻找归宿,但最终却只能围绕着渔舟徘徊,无法真正停歇。这一句不仅描绘了雁的行动轨迹,也隐喻了人在旅途中的漂泊无依。
“逆旅难为别,孤踪易感秋。”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孤独的敏感。在旅途中,每一次分别都让人感到沉重,而在秋天这个季节,万物凋零,更易于触动人心深处的孤独感。
“惊沙迷失伴,暮雨听呼俦。”雁群在沙地上惊慌失措,失去了同伴的陪伴;在暮雨中,只能独自呼唤同伴,却无人应答。这两句通过雁的行为,反映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飘泊长途怨,天涯任所留。”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对漂泊生活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远方的留恋。无论是雁还是人,在长途跋涉中都会产生怨言,但最终还是要留在那遥远的天边,继续孤独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孤雁的形象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孤独、思念、渴望陪伴的主题,引人深思。
避地郊坰,怡情篇籍,遥思玉局当年。
晶宇琼楼,怎知人在高寒。
沙堤绣戟浑抛却,只行吟、徙倚林泉。最缠绵。
细柳新蒲,写入涛笺。
西园会与陪觞咏,爱一泓水碧,万柄荷鲜。
閒过招提,俊游考古流连。
文人例有争墩习,妙亭平、绮语珠联。重开缄。
如和陶诗,如遇坡仙。
老来消尽朱颜,也应身与诗人称。
烟村贳酒,风江垂钓,尽饶佳兴。
思欲云腴,气还秋肃,底输公等。
更浮尘扫却,炉薰静对,放清味,闲中领。
换作痴肥未肯。是生来、神清骨冷。
怀人坐夜,摊书起早,少眠多醒。
便减腰围,怎教轻减,耽吟心性。
倚寒天剩有,梅花满树,认年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