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登高楼,矫首瞩寰宇。
寒暑递佳迁,中处皆逆旅。
独雁无长鸣,秋林多宿雨。
揽衣起徘徊,无言倚南户。
青阳不长在,春华已尘土。
何以写我忧,横琴不成抚。
日夕登高楼,矫首瞩寰宇。
寒暑递佳迁,中处皆逆旅。
独雁无长鸣,秋林多宿雨。
揽衣起徘徊,无言倚南户。
青阳不长在,春华已尘土。
何以写我忧,横琴不成抚。
这首清代诗人顾植的《杂诗(其三)》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内心感受。首句“日夕登高楼”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登上高楼,视野开阔。接下来,“矫首瞩寰宇”表达了他仰望苍穹的专注与思索。
“寒暑递佳迁,中处皆逆旅”暗示了时光流转,人生如过客,无论身处何处,都像是在旅途之中。诗人观察到“独雁无长鸣”,秋雨频繁,使得“秋林多宿雨”,这些自然景象寓含了孤独和凄凉之感。
“揽衣起徘徊,无言倚南户”描绘了诗人因内心愁绪而动作,他起身走动,却只能默默倚靠窗边,无法言说内心的苦闷。“青阳不长在,春华已尘土”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青春不再,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最后,“何以写我忧,横琴不成抚”揭示了诗人试图通过音乐排解忧愁,但此刻连琴声也无法表达他的深沉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