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南涧·其二》
《挽李南涧·其二》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吾道频年气死灰,海阳新冢亦成堆。

几曾白发窥晨镜,忍向青山觅夜台。

瘴疠多时消病骨,蛮荒终古殉奇才。

一棺百粤归何计,可有同官为醵财。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挽李南涧(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南涧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生前才华与命运的感慨。

首联“吾道频年气死灰,海阳新冢亦成堆。”以“气死灰”比喻李南涧的去世给诗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暗示了李南涧在世时的影响力和才华如同燃烧殆尽的火焰,最终化为一堆新冢。这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深切哀痛。

颔联“几曾白发窥晨镜,忍向青山觅夜台。”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李南涧去世的震惊与不解。诗人似乎在问自己,为何未曾预见友人的离去,为何要到青山之畔寻找逝者的安息之所。这两句诗充满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反思。

颈联“瘴疠多时消病骨,蛮荒终古殉奇才。”描述了李南涧生前可能经历的艰难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才华不灭。这里的“瘴疠”指代恶劣的自然环境,“病骨”象征着身体的疲惫与疾病的折磨,“蛮荒”则暗示了远离文明、艰苦的生活状态。“奇才”则赞美了李南涧的非凡才华。这一联既是对李南涧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他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尾联“一棺百粤归何计,可有同官为醵财。”表达了对李南涧身后事的担忧,以及对社会是否能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和帮助的疑问。这里“百粤”泛指广大的地域,暗示了李南涧的影响力跨越了多个地区;“同官”指的是与李南涧共事的官员,诗人在此询问,是否有同僚愿意伸出援手,帮助处理后事。这一联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学者身后待遇的关注,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去世的哀悼,以及对其生平的回顾,展现了黄景仁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对文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其一

騄駬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四蹄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箸斜。

堕月兔毛乾觳?,失云龙骨瘦牙槎。

平原好放无人放,嘶向秋风苜蓿花。

(0)

上元夜效小庾体

今夜启城闉,结伴戏芳春。

鼓声撩乱动,风光触处新。

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

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

(0)

古意

红荷楚水曲,彪炳烁晨霞。

未得两回摘,秋风吹却花。

时芳不待妾,玉佩无处誇。

悔不盛年时,嫁与青楼家。

(0)

荷叶杯·其四

记得那时相见,胆战,鬓乱四肢柔。

泥人无语不抬头,羞摩羞,羞摩羞。

(0)

竹枝曲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0)

夕思

秋宵已难曙,漏向二更分。

我忆山水坐,虫当寂寞闻。

洞庭风落木,天姥月离云。

会自东浮去,将何欲致君。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