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筼筜节,幻为薝卜花。
指挥宁复落,金矣不重沙。
本是筼筜节,幻为薝卜花。
指挥宁复落,金矣不重沙。
这首诗以竹如意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自身品格的期许。
首句“本是筼筜节”,筼筜即筼筜竹,此处以筼筜竹的节作为起始,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自然形态,同时也暗含了竹子坚韧的内在品质。诗人将竹子的节比作其本质,强调了竹子固有的特性。
次句“幻为薝卜花”,薝卜花,又名白兰,以其香气馥郁著称。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幻”字,巧妙地将竹子与薝卜花联系起来,既展现了竹子的外在美,也暗示了竹子所蕴含的高洁之气,如同薝卜花的香气一般,令人向往。
接下来的“指挥宁复落”,“指挥”一词在此处意指竹子的生长状态或姿态,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出竹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挺拔的姿态,不会轻易倒下,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最后一句“金矣不重沙”,“金矣”意味着竹子的价值如同黄金般珍贵,“不重沙”则表明竹子不会被世俗的浮华所累,始终保持其高洁的本质。这句诗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象征意义,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如同竹子一样,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自我,保持高尚的品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如意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之美和坚韧之质,更寄托了诗人对于个人品格的追求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顷读蕉上咏,畴不尔倾倒。
言外托微旨,拙中寓大巧。
咏歌已臻此,赏识应不少。
如何壮齿时,不得展所抱。
遁迹此湖山,忘机如鸥鸟。
白云与往还,童子日围绕。
长者未弱冠,次者发覆脑。
更有六七人,聪慧益稚小。
有时瞰师出,非蛮即斗草。
礼法未易闲,天机不欲矫。
若问祖师意,当下无不了。
相知寡老成,孰若此幼好。
百年俯仰间,取足便烦恼。
目前苟可娱,此外一齐扫。
穷厓抱璞守空株,金石何从射覆盂。
东北忽开千里雾,光明遥捧一函珠。
春光药草风齐折,笔吐心花露半苏。
百诘自惭非大慧,可堪瓶泻及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