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

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

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

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原非真。

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

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章质夫寄惠赋崔徽真》。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美丽女性外貌与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感悟。

开篇“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美女的形象,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她精致的饰物和优雅的举止。她仿佛是一朵开在秋水之上的芙蓉,既有生长于污泥之中却不染的高洁,也有在寒风凛冽中依然傲立的坚韧。这些意象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赞赏与向往。

紧接着,“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诗人的情感开始由对美好的欣赏转向对人生苦短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这里的“薄命”指的是生命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力和悲哀。而“千古华堂奉君子”,则是对那些能够流传千古、受人尊崇者的缅怀与敬仰。

下片“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诗人开始反思社会关系的复杂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情感。这里的“ 丽人”不仅是指美貌之人,也隐含着一种对于理想化身的追求。而“丞相嗔”则暗示了权力与地位对人的情感产生的影响。

诗歌最后,“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原非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以丹青为喻)才是最能表达内心世界的,不被世俗言论所羁绊。而“世间言语原非真”则进一步强调了对现实社会中虚伪言辞的批判。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透露出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对美女形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实与永恒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王羽林往秦州

秦州贵公子,汉日羽林郎。

事主来中禁,荣亲上北堂。

輶车花拥路,宝剑雪生光。

直扫三边靖,承恩向建章。

(0)

送窦拾遗赴朝因寄中书十七弟

自叹未沾黄纸诏,那堪远送赤墀人。

老为侨客偏相恋,素是诗家倍益亲。

妻儿共载无羁思,鸳鹭同行不负身。

凭尔将书通令弟,唯论华发愧头巾。

(0)

旅怀

万里共心论,徒言吾道存。

奉亲无别业,谒帝有何门。

水宿惊涛浦,山行落叶村。

长安长梦去,欹枕即闻猿。

(0)

送鄂渚韦尚书赴镇

夏口本吴头,重城据上游。

戈船转江汉,风月宿汀洲。

执宪倾民望,衔恩赴主忧。

谁知旧寮属,攀饯泪仍流。

(0)

送友人下第归越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

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

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0)

凤凰之歌

处分明兮系舒惨,一人庆兮万物感。

羽族犹得以效珍,微生何久于习坎。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