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重相问,仙标见转难。
一年秋复尽,两地月同看。
宫巷闻弦诵,霞洲想佩环。
圣朝方急士,莫倚是黄冠。
客舍重相问,仙标见转难。
一年秋复尽,两地月同看。
宫巷闻弦诵,霞洲想佩环。
圣朝方急士,莫倚是黄冠。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陈亮所作,名为《寄道士陈芝山》。诗中描绘了诗人与道友陈芝山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道家文化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客舍重相问”,点明了诗人与陈芝山的再次会面,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接着,“仙标见转难”一句,以“仙标”比喻陈芝山的高尚品格,暗示其难以企及的超凡境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陈芝山的敬仰之情。
“一年秋复尽,两地月同看。”这两句通过季节更迭和共赏明月,展现了诗人与陈芝山虽身处两地,但心灵相通,情感相连。月圆人未圆的遗憾,被共同欣赏的月亮所化解,象征着友谊的永恒与超越时空的联结。
“宫巷闻弦诵,霞洲想佩环。”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陈芝山所在之地的清幽雅致,宫巷中的读书声与霞洲上的佩环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这里不仅赞美了陈芝山的学识与修为,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环境的向往。
最后,“圣朝方急士,莫倚是黄冠。”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当朝重视人才的感慨,同时也劝诫陈芝山不要因追求道家生活而忽视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句话既是对陈芝山的提醒,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与陈芝山相聚的描写,以及对其高尚品格和道家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文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梦醒东湖久。喜今番、良友盍簪,俊游携手。
楼阁参差池沼固,一片残荷疏柳。
惜词人、停车较后。
古柏凌霄垂荫远,是卫公、亲植大盈亩。
树如此,人非旧。夕阳渐渐侵衣袖。
又眷怀、龙藏烟霞,洞天别有。
联袂重经清静地,更扰禅门蔬酒。
惜不见、潜西退叟。
一树梅花新月夜,问诗僧魂魄归来否。
空亭畔,独搔首。
登楼作赋,怅美人迟暮!枨触乡心如乱絮。
过拉武汉外,笔底沙边。问碑碣,累累草缠荒墓!
予心悲逝者,为甚勾留?何故栖迟不归去?
且待过青春,作计还乡,吟杜句,故人梓里!
应准备击钵催诗,海南香微熏炷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