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邑不劳贤,心期胜地偏。
树微青嶂耸,沙浅碧波旋。
荡桨投昏岸,烧燔指湿烟。
板檐傍眺寺,石路上登船。
水槛推衣浴,风轩侧枕眠。
无因长寄此,吟和酒中仙。
小邑不劳贤,心期胜地偏。
树微青嶂耸,沙浅碧波旋。
荡桨投昏岸,烧燔指湿烟。
板檐傍眺寺,石路上登船。
水槛推衣浴,风轩侧枕眠。
无因长寄此,吟和酒中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弋阳的水亭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亭周围的景致,以及主人在此地的生活状态。
首联“小邑不劳贤,心期胜地偏”点明了地点的偏远与环境的清幽,暗示了主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接着,“树微青嶂耸,沙浅碧波旋”两句,通过树木与水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远处山峰隐约可见,近处沙岸与碧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荡桨投昏岸,烧燔指湿烟”描绘了傍晚时分,主人划着小舟靠岸,炊烟袅袅升起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而“板檐傍眺寺,石路上登船”则展示了水亭与寺庙、山路的连接,体现了人与自然、宗教文化的和谐共存。
后半部分“水槛推衣浴,风轩侧枕眠”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在水边洗浴、在凉爽的风中安然入眠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与内心的平静。最后,“无因长寄此,吟和酒中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久居住,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着如同饮酒作诗般逍遥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