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平生无他好,眼中黄卷常自娱。
明窗危坐对贤圣,鼓吹不可一日无。
欣然会意便忘食,心醉何止勤三馀。
几年携家避盗寇,尚得戏綵乘潘舆。
摄官江外有何好,阔步日边真良图。
试求假直亦不恶,他年不减行秘书。
李侯平生无他好,眼中黄卷常自娱。
明窗危坐对贤圣,鼓吹不可一日无。
欣然会意便忘食,心醉何止勤三馀。
几年携家避盗寇,尚得戏綵乘潘舆。
摄官江外有何好,阔步日边真良图。
试求假直亦不恶,他年不减行秘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书籍的喜爱和沉醉,以及对世事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李侯一生只有读书这一好习惯,他常常沉浸在黄卷之间自得其乐。在明亮的窗前,他安坐以对待贤圣之士,对音乐的需求如同日常不可或缺的饮食一样。他在阅读中找到欣喜,与书为伴便忘记了食物,心神醉醺,如同沉迷不已。
诗人接着叙述几年来携家远避战乱,仍能保持轻松的心态,以戏谑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起伏。他们在官舍之外寻找乐趣,每日漫步于江边,享受着真挚而宁静的生活图景。
最后,诗人试图向我们展示,即使是在隐退的生活中,也能保持不偏不倚的品性,并不觉得这样简单平淡的生活有什么不好。他们相信,即便是年华老去,对于行走江湖的秘密亦不会有所减少。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超然物外、自在飞舞之意,透露着诗人对于书籍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珍视。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山高最难图,意足不待大。
尺楮眇千里,长江浸横翠。
画家杂云烟,惝恍徒意会。
苟或森三尺,便若俗子对。
此画格律严,兴寄独超迈。
洗眼映窗明,妙处乃不昧。
流泉见原委,著屋分向背。
推车度危桥,指路向关隘。
轻舟最渺茫,浦屿如有待。
山棱瘦露骨,汀洲横若带。
木叶黄欲脱,秋容俨然在。
霜馀无片云,历历数沙界。
搜寻目力疲,欲赋无可柰。
近山才四寸,万象纷纳芥。
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