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漪就古迹,憩辇搆新堂。
书阁鸣霜接,花宫灵雨旁。
宁惟容膝务,敬念治民方。
今岁春耕好,因之慰入疆。
临漪就古迹,憩辇搆新堂。
书阁鸣霜接,花宫灵雨旁。
宁惟容膝务,敬念治民方。
今岁春耕好,因之慰入疆。
此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保定临漪亭行宫的行踪与所见所感。首句“临漪就古迹”,点明了地点,即临漪亭附近的古迹,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美景相融合的场景。接着,“憩辇搆新堂”描述了皇帝在古迹旁建造新堂,休息于其中,既体现了皇家的奢华,也暗示了对地方建设的关注。
“书阁鸣霜接,花宫灵雨旁”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书阁与花宫赋予了生命,霜声与雨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韵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宁惟容膝务,敬念治民方”则表达了皇帝对于治理百姓的重视,即使是在享受美景之时,也不忘国家大事和民众福祉,体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今岁春耕好,因之慰入疆”两句,直接点明了当前的农事情况良好,以及对边疆地区的关怀。这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肯定,也是对边疆稳定与发展的关注,体现了乾隆皇帝治国理政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乾隆皇帝在巡幸途中对历史、自然、文化以及民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其作为君主的远见卓识和人文关怀。
介夫陵阳奇男子,节义素为人所谈。
身长七尺气万丈,自谓流落谁能甘。
去将旧学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
明年西归有光耀,且请为我来山南。
前日读子诗,快我烦病躯。
若坐大暑中,琼杯饮琳腴。
辞严意清绝,敢谓人所无。
子乃不自高,尚尔尊圣俞。
为我诵佳句,实亦郊岛徒。
遂云有家藏,两轴如椽粗。
我方嗜此学,常恨失所趋。
愿子少假之,使之识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