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蒙袂者,半鬼半人殊。
空下牛衣泪,勿言秧马租。
少年轻贾谊,男子孰郇模。
安得流民绘,丹青四野逋。
嗟来蒙袂者,半鬼半人殊。
空下牛衣泪,勿言秧马租。
少年轻贾谊,男子孰郇模。
安得流民绘,丹青四野逋。
这首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注。诗人以“嗟来蒙袂者”开篇,将目光投向那些衣衫褴褛、生活艰辛的民众,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半人半鬼的凄凉状态。接着,“空下牛衣泪”一句,进一步渲染了他们生活的悲苦,仿佛在田间劳作时,泪水只能默默落下,无法诉说心中的辛酸。
“勿言秧马租”,则揭示了农民在繁重赋税压力下的无奈与痛苦。即使在农忙时节,面对如山般的租税,他们也只能默默承受,无力反抗。这种社会现实的残酷,通过“少年轻贾谊,男子孰郇模”两句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诗人借用历史人物贾谊和郇模的典故,暗指年轻一代的农民在沉重负担下,失去了理想与希望,如同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
最后,“安得流民绘,丹青四野逋”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善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的强烈愿望。他渴望能够有一幅画,描绘出流离失所的民众,以此唤起社会的关注与同情,进而寻求解决之道。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和诗人对其命运的深切关怀。
一二三四月如眉,积累如梳截半规。
玉斧昼夜修不彻,修成团镜当空垂。
十眉有样列象几,梳裁春冰镜涵水。
瑶娥睡起拂菱花,扫黛插鬓云绕指。
敛袂亭亭天上妆,环佩隐体璆琳锵。
骖鸾跨鹤舞仙谱,子登弹璈飞琼簧。
天风飕飂冷到骨,银河澎浪溅罗袜。
一轮千古广寒深,折尽桂花应白发。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
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
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
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堂。
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
刘玉碧青甓,后出郭门王。
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鸣声何啾啾,闻我殿东厢。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
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足傍。
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