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茆秦径坞,凿翠润幽轩。
到此已尘绝,何当更涤烦。
双龙穿石髓,一锡迸泉痕。
且住吃茶去,风铃讵足论。
诛茆秦径坞,凿翠润幽轩。
到此已尘绝,何当更涤烦。
双龙穿石髓,一锡迸泉痕。
且住吃茶去,风铃讵足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逸之地,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和谐之美。诗人彭孙贻以“诛茆秦径坞,凿翠润幽轩”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诛茆”(清除茅草)和“凿翠”(在翠绿中开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到此已尘绝,何当更涤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静谧环境的向往,暗示了在这里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净化。
“双龙穿石髓,一锡迸泉痕”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自然景观,双龙穿行于石髓之中,泉水溅起的痕迹如同一锡轻轻敲击,生动而富有诗意。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暗含着某种精神上的启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且住吃茶去,风铃讵足论”以轻松的口吻结束,邀请读者在此驻足,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平和,同时暗示了风铃的存在,但其重要性远不及眼前的茶香与静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乐府多传之。
惜其止叙藩方宴游之盛,而不及皇都。
真隐居士用韵以补其遗。
霞霄丹阙,瑞霭佳气,青葱如绮。
才半月、东君雨露,无限韶华生宝砌。
渐向晚、放烛龙掀舞,周币红蕖绀蕊。
况对峙、鳌峰赑屃,不隔蓬莱弱水。
圣主有乐升平意。
引芝华、双辇凝翠。
纷万俗、歌谣弦管,声混莺吟喧凤吹。
更漏永、正冰轮掩映,光接康衢万里。
似移下、一天星斗,妆点都城表里。
清警跸、忽登楼,簇彩仗、锦襦丝履。
看柑传万颗,恩浃王公近侍。
散异卉覆千官醉。
竞捧瑶觞起。
愿岁岁、今宵宴赏,春满山河百二。
玉露瀼瀼,秋色似画,东堂宴席初开。
红萸泛寿斝,紫菊上妆台。
倚栏见、新雁已南来。
落霞孤鹜徘徊。
最奇处,重阳将近,凉满襟怀。
萧洒秀眉,华发丹脸,映双瞳、的皪如孩。
擘香笺、听丽句新裁。
池上三回蟠桃熟,玉纤时捧琼杯。
但愿得,年年此会满蓬莱。
冰清玉映,自是闺房秀。
十里卷朱帘,好紫陌、家家未有。
天然情素,高压一城春,花艳丽,月精神,梅韵腰肢瘦。
曲屏虚幌,枉著鸳鸯绣。
不是不相逢,泪空滴、年年别袖。
从他兰菊,秋露与春风,终不似,玉人人,一片心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