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万玉碧氤氲,登陟曾探石室文。
古洞玲珑通日月,虚岩窈窕护风云。
行空岂受秦人策,幻住元从净土分。
只恐灵山复飞去,真如那肯近声闻。
何来万玉碧氤氲,登陟曾探石室文。
古洞玲珑通日月,虚岩窈窕护风云。
行空岂受秦人策,幻住元从净土分。
只恐灵山复飞去,真如那肯近声闻。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飞来峰》描绘了一幅奇特而神秘的景象。首句“何来万玉碧氤氲”以疑问起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飞来峰上玉石般的山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宛如仙境。接下来的“登陟曾探石室文”则暗示了诗人曾攀登此峰,探寻其历史遗迹或神话传说。
“古洞玲珑通日月,虚岩窈窕护风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洞的奇妙和洞口的幽深,仿佛能联通天地,守护着风云变幻。诗人通过“行空岂受秦人策,幻住元从净土分”表达了对飞来峰超凡脱俗、不受尘世束缚的赞美,暗示其可能并非人间所有,而是佛土幻化而成。
最后,“只恐灵山复飞去,真如那肯近声闻”表达了诗人对飞来峰灵性之物可能消失的忧虑,以及对飞来峰保持其神秘与宁静的期望,不愿被世俗打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敬畏与欣赏。
扁舟荡双楫,溪涧穿窈窕。
雨行良不恶,况得所历妙。
依依墟里烟,落落展遐眺。
冥濛云树昏,荏苒风竹掉。
高桑布谷鸣,远渚鹳鹤叫。
时惟农事急,蓑笠逮翁媪。
小桥曲通村,竹所期遥造。
不似山阴翁,匆匆遽回棹。
王生兼养生,萧生颇慕禅。
迢迢数千里,拜我滁山前。
吾道既匪佛,吾学亦匪仙。
坦然由简易,日用匪深玄。
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
譬彼土中镜,暗暗光内全。
外但去昏翳,精明烛媸妍。
世学如剪綵,妆缀事蔓延。
宛宛具枝叶,生理终无缘。
所以君子学,布种培根原。
萌芽渐舒发,畅茂皆由天。
秋风动归思,共鼓湘江船。
湘中富英彦,往往多及门。
临歧缀斯语,因之寄拳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