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奴娇.邺城感怀寄纬云都下》
《念奴娇.邺城感怀寄纬云都下》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漳河南下,被浪花、打散邺宫遗事。

总是英雄儿女恨,酿就千年霸气。

冯淑妃来,慕容廆去,谁问他曹魏。

铜台绣瓦,至今换作残垒。

白头来到中原,吴钩醉舞,不耐涛声沸。

春雁成行都北往,只剩离鸿一对。

一滞吴关,一留赵郡,夜冷那能睡。

阑干拍遍,凄然长念阿纬。

(0)
鉴赏

这首《念奴娇·邺城感怀寄纬云都下》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邺城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漳河南下,被浪花、打散邺宫遗事。”开篇即以漳河的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将邺城的历史往事比作被浪花打散的碎片,暗示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总是英雄儿女恨,酿就千年霸气。”英雄豪情与儿女柔情并存,共同铸就了邺城的辉煌与霸业,但最终都化为了历史的尘埃。

“冯淑妃来,慕容廆去,谁问他曹魏。”通过提及历史上的具体人物和事件,如冯淑妃、慕容廆、曹魏等,展现了邺城作为政治中心的复杂历史,以及其中权力更迭的残酷。

“铜台绣瓦,至今换作残垒。”铜台和绣瓦曾是繁华的象征,如今却成了荒废的遗迹,表达了对过往荣光不再的感慨。

“白头来到中原,吴钩醉舞,不耐涛声沸。”白头老人在中原之地,手持吴钩(古代兵器),在涛声中饮酒作乐,既表现了对历史的怀念,也体现了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洒脱。

“春雁成行都北往,只剩离鸿一对。”春天的大雁成群向北飞去,只有孤独的鸿雁留在原地,象征着离别与孤独,同时也寓意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一滞吴关,一留赵郡,夜冷那能睡。”滞留吴关的人无法入睡,留居赵郡的人也无法安眠,表达了对远方和内心的深深思念。

“阑干拍遍,凄然长念阿纬。”最后,词人拍遍栏杆,满含悲凉之情,长久地怀念着某个人(阿纬),表达了深沉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不舍。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既有对英雄时代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和同年马仲皋咏文韵·其三

风月庭前草色春,鲁东门后一儒真。

图书古奥遗经似,愧杀辛勤倒学人。

(0)

至瓜州

江流岛屿碧湾环,两岸楼台晻霭间。

细雨春帆来楚峡,遥天晓树见吴山。

岚光去鹭半明灭,云气与鸥相往还。

欲访乡僧心已倦,十年为客鬓毛斑。

(0)

南宫校文次韵马在新授经·其二

杏园飞鞚蹴芳尘,撚指而今四十春。

辛苦向曾携綵笔,衰迟重比岸乌巾。

丹成九转云笼鼎,烛尽三更月近人。

多谢能诗赵主事,自调大吕和蕤宾。

(0)

初度日次人韵

垂弧夙志负生朝,滥点鹓行从百僚。

风雪十年双鬓短,山川万里一身遥。

君如黄鹄方高举,我匪苍松愧后彫。

已矣劬劳嗟莫报,愿持贞白奉清朝。

(0)

九日与王伯纯登蜀岗

帝子楼前紫翠分,广陵秋色起氤氲。

泉涵巴蜀千年月,树入荆吴万里云。

宋玉登临仍送客,魏牟流落岂忘君。

明年五岳予真往,子有音书当远闻。

(0)

偶成·其二

小小山家白竹扉,因君旋启客来稀。

眼前拍塞皆生意,燕唼青虫故故飞。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