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汇盈天壤,参差相附比。
旷然怀抱兮,物我忘彼此。
好简性诸天,惟简斯称己。
纷冗交于前,可愕或可鄙。
知其所傲惰,此心胡为尔。
不与王驩言,不应隐几卧。
未闻礼教施,人方罪孟子。
率性一于简,傲心所由起。
宿习久已便,忘远而渎迩。
以敬而济简,非礼自弗履。
无众寡小大,磊落均一视。
慢心或少生,敌立相搆訾。
万汇盈天壤,参差相附比。
旷然怀抱兮,物我忘彼此。
好简性诸天,惟简斯称己。
纷冗交于前,可愕或可鄙。
知其所傲惰,此心胡为尔。
不与王驩言,不应隐几卧。
未闻礼教施,人方罪孟子。
率性一于简,傲心所由起。
宿习久已便,忘远而渎迩。
以敬而济简,非礼自弗履。
无众寡小大,磊落均一视。
慢心或少生,敌立相搆訾。
这首诗《教胄子四首并序(其四)简而无傲》是明代诗人林光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万物在天地间参差错落、各得其所的景象,引出“简”这一主题,强调了“简”与“傲”的关系。
诗中首先描述了万物在天地间自由生长、各司其职的和谐景象,以此引出“旷然怀抱兮,物我忘彼此”的境界,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我两忘的超脱状态。接着,诗人提出“好简性诸天,惟简斯称己”,表达了对“简”的推崇和追求,认为“简”是符合天性的,是自我认同的体现。
随后,诗人通过“纷冗交于前,可愕或可鄙”来描绘现实中的复杂与混乱,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傲”容易滋生,而“简”则显得尤为珍贵。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傲”与“简”的对立关系,强调了“傲”源于内心的傲慢,而真正的“简”源自内心的谦逊和平和。
最后,诗人提出了“以敬而济简,非礼自弗履”的观点,即通过恭敬的态度来实践“简”,而非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无论面对的是众多还是少数,大者还是小者,都应该以平等之心看待,避免产生轻慢之心,从而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简”与“傲”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追求,以及对和谐、平等、谦逊价值观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