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丰肌笑玉环,六桥脂粉亦堪删。
高心只在匡庐顶,不写江南无骨山。
总是丰肌笑玉环,六桥脂粉亦堪删。
高心只在匡庐顶,不写江南无骨山。
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首先,“总是丰肌笑玉环”一句,将“丰肌”比作“玉环”,“笑”字赋予了“丰肌”以生动的人格化特征,仿佛它在微笑一般,形象地描绘出一种丰满、柔美的姿态。这里的“玉环”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的事物或理想状态,而“笑”则暗示了这种美好是令人愉悦和向往的。
接着,“六桥脂粉亦堪删”一句,通过“六桥”这一意象,联想到杭州西湖的六座桥梁,这里使用“脂粉”来形容这些桥梁,可能是为了强调它们的装饰性或人工雕琢之美。然而,诗人却说“亦堪删”,即认为这样的装饰或许可以去除,意味着他更倾向于追求自然、未加修饰的美。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分装饰或人为加工的审慎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推崇。
“高心只在匡庐顶,不写江南无骨山”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提到“匡庐顶”,即庐山的最高峰,这里象征着极高的精神追求或理想境界。而“无骨山”可能是指缺乏内在精神支撑的表面繁华或空洞的美。这两句诗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真实情感和深刻内涵的重视,而非仅仅外在形式的华丽或表面的装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艺术创作中如何平衡自然与人工、形式与内涵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真我、追求深度和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南枝外槁中不槁,未叶先花笑人倒。
已从寒里著诗愁,可复溪边被花恼。
非渠搀出百卉前,尔许清寒谁敢早。
有花无雪花只俗,有雪无梅雪何好。
冷蕊不风元自香,瘦柯写月真如扫。
但令一壑莳横斜,便挂竹皮为渠老。
秦七苏二冰玉词,绝唱寒盟几秋草。
梅边尚有句可搜,更撚衰髯仰清昊。
谁道青云不可梯,君家楼阁与云齐。
诤臣内相名垂日,谏草词头字印泥。
我昔曾为禾水客,梦中犹忆义山西。
仇香自有家声在,岂使鸾皇棘上栖。
龙子辛勤莳纸田,少年笔势已翩翩。
欲知圣处真消息,不是原夫一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