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千寻云万寻,丹青难写梦中心。
人间铁笛无吹处,又向秋风寄此音。
衡岳千寻云万寻,丹青难写梦中心。
人间铁笛无吹处,又向秋风寄此音。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寄李世卿》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首句“衡岳千寻云万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衡山之高,云雾缭绕,如同画卷中的仙境,给人以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千寻"与"万寻"的叠用,强化了山势的雄浑。
次句“丹青难写梦中心”,诗人感叹眼前的美景难以用丹青(绘画)完全捕捉,暗示了内心的某种情感或思绪超越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力,可能是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也可能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难以言表。
最后两句“人间铁笛无吹处,又向秋风寄此音”,诗人借“铁笛”这一传统象征,表达出无法当面传达心声的遗憾,只能让秋风传递这份情感。"无吹处"表达了孤独和无奈,而“寄此音”则透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期待回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衡岳的自然景观,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又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无法言说的深层情感的寄托。
因公东还辄悲咤,重厚士风须长者。
少年流辈轻老人,去矣唐山旧林下。
高堂面虚无,水色照群有。
不知归流永,但见来帆久。
苍翠前后山,起伏龙蛇走。
荒芜六朝旧,独此存不朽。
凉风西北至,萧飒惊户牖。
秋意倏已高,玄蝉嘒衰柳。
主人厚宾客,嘉赠随所取。
爽豁破萦纡,高凉谢尘垢。
开筵穷日影,玉斗湛清酒。
长歌激梁尘,烂醉颇无负。
羁游屡飘荡,攀援每迟后。
数公倾盖欢,夙昔故未偶。
夜阑天正黑,出户揽星斗。
明发复殊方,行行但回首。
空林多风霜霰零,啄木朝饥悲长鸣。
口虽能呼心不平,谁弹琵琶象其声。
雌雄切直相丁嘤,欲飞未飞皆有情。
琵琶八十有四调,此曲独得传玄妙。
翠鬟小女眉目殊,能承主欢供客娱。
转关挥拨意澹如,坐人虽多旁若无。
醉翁引觞不汝馀,歌诗弹铗归来乎。
两君韵高尚如此,何况枥上之马渊中鱼。
我生不晓世俗乐,顷卧江城更寂寞。
园中有时闻啄木,虽有高下无宫角。
木声梨然当人心,猋氏之风殆可学。
渊明无弦非无意,白发秋来自少乐。
得公新诗濯我愁,因问杨子更借不,我欲醉听江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