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逢社集到香山,醉墨淋漓翠管斑。
一去白云长饮泣,独依青冢竟忘还。
神游米芾烟峦外,身在坡仙梦想间。
何意远公重握手,共来花下坐禅关。
曾逢社集到香山,醉墨淋漓翠管斑。
一去白云长饮泣,独依青冢竟忘还。
神游米芾烟峦外,身在坡仙梦想间。
何意远公重握手,共来花下坐禅关。
此诗描绘了一位孝子发现泉水从山中涌出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哲思。首句“曾逢社集到香山”,以“曾”字暗示了故事的过去时态,点明了地点为香山,引人遐想。接着,“醉墨淋漓翠管斑”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孝子的深情厚意比作淋漓的墨迹和翠绿的竹管斑痕,形象地表达了孝子对泉水的珍视与感动。
“一去白云长饮泣,独依青冢竟忘还”两句,通过“白云”和“青冢”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托哀思的氛围。白云象征着孝子内心的悲痛与不舍,青冢则可能暗指孝子思念的亲人之墓,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悼念之情。孝子独自倚靠青冢,似乎已经忘记了归途,流露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神游米芾烟峦外,身在坡仙梦想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这里借用了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和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典故,表达了孝子在精神上超越了现实,仿佛与两位历史上的艺术大师一同遨游于山水之间,享受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不仅展现了孝子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艺术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何意远公重握手,共来花下坐禅关”以“远公”代指东晋高僧慧远,暗示了孝子与远古圣贤之间的精神连接。他希望与远公再次相会,在花下共同坐禅,体验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深度结合,赋予了整首诗以深远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孝子对自然、艺术、历史以及宗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依然且作住庵看,茆屋三间办不难。
户外莫容千驷马,客床唯置两蒲团。
深林藏虎风长怒,短木支门睡自安。
西北干戈犹未已,偶逢乐土度衰残。
驱车畏火伞,投扇倦风箑。
起行青松径,往就白云榻。
窈窕一壑深,苍苍两崖夹。
玄菟狞爪齿,白龙老鳞甲。
竹树拥青掺,花草霭丛杂。
渺沫洒空岩,冷飙下危峡。
始知忘解带,久坐思御裌。
丹丘逢羽人,瑶琴开宝匣。
古意郁苍茫,秋风淡萧飒。
悲蝉为噫吟,鸣鹤相和答。
岁华坐晼晚,尘路嗟隘狭。
飞仙倘来归,遗我度世法。
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
早汲或至晏,夕舂恒达明。
曾何少懈怠,动辄遭笞刑。
斑斑肤无完,恍恍神不宁。
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迟我齿力壮,与母供使令。
余闻重叹息,为汝双涕零。
凭谁弦履霜,弹与汝母听。
我游匡山夏将杪,赤日青天万山绕。
忽然风雨动地来,震气果雷离电绕。
一川烟霭失东西,万里乾坤错昏晓。
香垆高峰危欲堕,石门细路人心剿。
江翻那闻得计鱼,木拔岂有安巢鸟。
须臾云过雨脚收,依旧晴晖著丛筱。
群山历历在眼前,恰似凭高日方晓。
谁将此景入画图,数幅生绡盘礴了。
吴丞此画绝代无,张公此诗古来少。
读诗观画兴未穷,北窗风凉退自公。
使君意消三伏中,未可鞭箠催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