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庐山高,矗上青云杪。
下醮彭蠡波,苍龙出溟沼。
群峰势若趋,九水故萦绕。
岚光隐约间,云霞分窈袅。
南北望不殊,青苍邈未了。
昔有藏修人,千秋俨师表。
我行不及登,仰止空怀抱。
孤舟莽风烟,迸目飞双鸟。
望望庐山高,矗上青云杪。
下醮彭蠡波,苍龙出溟沼。
群峰势若趋,九水故萦绕。
岚光隐约间,云霞分窈袅。
南北望不殊,青苍邈未了。
昔有藏修人,千秋俨师表。
我行不及登,仰止空怀抱。
孤舟莽风烟,迸目飞双鸟。
这首《舟中望庐山》由明代诗人华爱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远望庐山的景象与感受。
首句“望望庐山高,矗上青云杪。”开篇即以“望”字点题,通过“庐山高”和“矗上青云杪”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雄伟壮观,仿佛直插云霄,气势磅礴。接下来,“下醮彭蠡波,苍龙出溟沼。”进一步描绘了庐山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彭蠡湖波涛汹涌,仿佛苍龙从大海深处跃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活力。
“群峰势若趋,九水故萦绕。”描述了庐山周围群峰连绵,九条溪流环绕其间的景象,展现了庐山独特的地理风貌。接着,“岚光隐约间,云霞分窈袅。”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光影交错的迷人景色,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南北望不殊,青苍邈未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无论从哪个方向望去,庐山都呈现出一派青翠苍茫的景象,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体现了庐山的广阔与深远。
最后,“昔有藏修人,千秋俨师表。”提到历史上曾有隐居修行之人,他们的精神风貌如同庐山一样,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后世的楷模。这不仅赞美了庐山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寄托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我行不及登,仰止空怀抱。”表达了诗人因未能亲自登山而感到遗憾,只能在心中对庐山高山仰止,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深深敬仰之情。
“孤舟莽风烟,迸目飞双鸟。”以孤舟在风烟中的漂泊,以及双鸟的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庐山的辽阔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山僧篝火登佛楼,登箧示我前朝物。
水田一袭镂彩成,光焰至今犹未歇。
岭猿睥睨山禽惊,想见一骑中官擎。
当时佞佛成阃教,九莲衍得椒房名。
昭华宠占六宫冠,十方建寺谁能争。
是日君心眷如意,宛转星前誓神器。
久看幻海漫阴氛,可柰廷臣与家事。
神庙移归玉合空,百劫难添蠹馀字。
从可添丝绣佛龛,谁教结习犹眈眈。
渐报蛾群起河北,尚闻芦税赐淮南。
转眼身肥不能走,贼前请命嗟何有。
可怜佛远呼不闻,有福祈来付杯酒。
洛阳宫殿安在哉,珠襦玉匣飞成灰。
犹馀此物镇初地,空山阅得沧桑来。
君不见南朝三百六十寺,至今一一荒烟里。
又不见萧梁同泰何崔巍,朝闻舍身夕被围。
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袈裟歌》【清·黄景仁】山僧篝火登佛楼,登箧示我前朝物。水田一袭镂彩成,光焰至今犹未歇。岭猿睥睨山禽惊,想见一骑中官擎。当时佞佛成阃教,九莲衍得椒房名。昭华宠占六宫冠,十方建寺谁能争。是日君心眷如意,宛转星前誓神器。久看幻海漫阴氛,可柰廷臣与家事。神庙移归玉合空,百劫难添蠹馀字。从可添丝绣佛龛,谁教结习犹眈眈。渐报蛾群起河北,尚闻芦税赐淮南。转眼身肥不能走,贼前请命嗟何有。可怜佛远呼不闻,有福祈来付杯酒。洛阳宫殿安在哉,珠襦玉匣飞成灰。犹馀此物镇初地,空山阅得沧桑来。君不见南朝三百六十寺,至今一一荒烟里。又不见萧梁同泰何崔巍,朝闻舍身夕被围。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https://shici.929r.com/shici/eytdsaP.html
兹晨雪初霁,虚室有余閒。
登楼一以眺,万象皆澄鲜。
白日照荒野,豁然开远山。
历历辨林麓,稍稍鸣幽泉。
斟酌情弥殷,俯仰神屡迁。
惊风自北来,孤鸟没寒烟。
归云将暝色,消散惟空天。
长歌伫明月,人境两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