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深不见人,树杪青峰堕。
若个采松花,隔林应唤我。
坞深不见人,树杪青峰堕。
若个采松花,隔林应唤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居图景。首句“坞深不见人”,以“坞”字点明了所处之地为山谷,且深邃到连人都看不见,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着,“树杪青峰堕”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远处的山峰比作从树梢坠落的青色尖峰,既形象又富有动态感,展现了山势的峻峭与壮观。
后两句“若个采松花,隔林应唤我”,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意境。诗人似乎在想象或期待着有人在山中采集松花,那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隔林应唤我”的设想,不仅增加了画面的互动性,也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与志同道合者交流分享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静谧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帝里迎春春最近,年少寻春春有分。
可怜无分看春人,忽听春来闲借问。
始知帘户即惊春,夹道妆楼相映新。
楼前子弟多春目,楼上春人最着人。
邑子久崖柴,长者亦摇簸。
含沙吹几度,鬼弹落一个。
大有拊心叹,不浅知音和。
参差反舌流,倏忽箕星过。
幸免青蝇吊,厌听迁莺贺。
贱子亦如人,壮心委豪惰。
文章好惊俗,曲度自教作。
贪看绣夹舞,贯沓花枝卧。
对人时欠伸,说事偶涕唾。
眠睡忽起笑,宴集常背坐。
敢有轻薄情,祇缘迂僻过。
一命淹陵署,六岁逢都课。
浮噪今已免,不谨前当坐。
有口视三缄,无心嗔八座。
骨相会偏奇,生辰或孤破。
吾心少曲折,古人多顿挫。
脱落慕仙才,点掇希王佐。
咄咄竟何成,冉冉谁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