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谒心全懒,紬书眼倍昏。
偶思行药圃,独往叩柴门。
湿岸凫梳羽,颓塍枣露根。
元来好诗句,只在数家村。
纳谒心全懒,紬书眼倍昏。
偶思行药圃,独往叩柴门。
湿岸凫梳羽,颓塍枣露根。
元来好诗句,只在数家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纳谒心全懒,紬书眼倍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外界事务的疏离,他的心灵已经达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而世间纷扰对他来说已经模糊不清。"偶思行药圃,独往叩柴门"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和生活自给自足的状态。他偶尔会思考种植药材,并且独自一人前往围栏笆门处,这些都是他与大自然对话的方式。
"湿岸凫梳羽,颓塍枣露根"则是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细腻观察。水边的小鸟在整理羽毛,而荒废的堤岸上长满了野果,这些生动的景象构成了诗人的生活背景。
最后两句"元来好诗句,只在数家村"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价值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真正好的诗句并不是那些繁复华丽的宫廷诗词,而是在民间、在普通百姓中可以寻找到。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本质的理解以及他对生活真实性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平淡而深远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佳作。
视国如视家,爱民如爱子。
秉心金石坚,古人概如此。
今人亦古人,但患物转徙。
遑遑声利间,自不明本已。
安能使元元,一以父母比。
问其所居位,广分国百里。
问其所食禄,尽出民骨髓。
奈何莫之思,颠倒以为是。
祖道于今古,问学妙穷理。
内重外物轻,识者久叹美。
宰制得耒阳,何啻牛刀委。
导达圣主恩,千仞决溪水。
雨旸随指呼,丝谷饫邻鄙。
明神实听之,日夜介福祉。
君虽不求通,轩冕自难已。
工部有英灵,吾知为君喜。
世人画梅赋丹粉,山僧画梅匀水墨。
浅笼深染起高低,烟胶翻在瑶华色。
寒枝鳞皴节目老,似战高风声淅沥。
三苞两朵笔不烦,全开半函如向日。
疏点粉黄危欲动,纵扫香须轻有力。
不待孤根暖气回,分明写出春消息。
大空声色本无有,宫徵青黄随世识。
达人玄览彻根源,耳观目听纵横得。
禅家会见此中意,戏弄柔毫移白黑。
佳句殷勤致两番,深情邂逅高双璧。
不愁开谢逐东风,全胜当年陇头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