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蓟门用家则堂韵》
《登蓟门用家则堂韵》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蓟门高处小凝眸,雨后林峦翠欲流。

车笠自来还自去,笳箫如怨复如愁。

珍珠络臂誇燕舞,纱帽蒙头笑楚囚。

忽忆旧家行乐地,春风花柳十三楼。

(0)
翻译
在蓟门的高处轻轻凝望,雨后的山林翠绿得仿佛要流淌。
戴着斗笠的人来来往往,笳箫的声音似悲似忧。
炫耀着珍珠络臂,仿佛在模仿燕子起舞,头戴纱帽的人笑着,像是戏弄楚囚。
忽然想起往日快乐的家园,那里有春风中的花柳,十三层的高楼。
注释
蓟门:古代边关名,这里指代某地。
凝眸:凝视远方。
雨后:雨后的景象。
翠欲流:形容绿色浓重,仿佛要流动。
车笠:古代出行时遮阳挡雨的帽子。
笳箫:古代乐器,声音凄凉。
如怨复如愁:像哀怨又像忧愁。
珍珠络臂:装饰有珍珠的手臂套。
燕舞:模仿燕子的飞舞。
纱帽蒙头:头戴纱帽,遮住脸庞。
楚囚:古代被囚禁的人,这里比喻被嘲笑的对象。
旧家:过去的家。
行乐地:欢乐的地方。
春风花柳:春天的景色,象征美好。
十三楼:可能指代高楼或繁华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山峦翠绿、林间清新之景,蓟门高处的景致显得宁静而又略带忧愁。"车笠自来还自去"和"笳箫如怨复如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情感的流露,透露出一丝哀愁。

接下来的"珍珠络臂誇燕舞"和"纱帽蒙头笑楚囚"则描写了一场欢快的宴席或是舞会,但诗人心中似乎并未完全沉浸于此,仍然带着一丝忧虑。

最后两句"忽忆旧家行乐地,春风花柳十三楼"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某个特定地点——十三楼——的深情。这里的十三楼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标,也象征着过去的欢愉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绪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登楼望海上战舰

旌旗海上飐寒烟,南北伤心有岁年。

莫道少陵多涕泪,鼓鼙今日是秦川。

(0)

游天坛赠刘澹庵羽士

天上仙人白玉裳,青门路入水云乡。

神州地僻烟霞迥,秘府春深日月长。

露满碧梧鸾起舞,风清黄道鹤回翔。

披图尽日穷玄览,飞舄期君出尚方。

(0)

江南乐四首·其四

生居炎暖地,不见雪霜飞。

一冬看欲尽,犹未著寒衣。

(0)

感咏二十首·其五

天地本缺陷,世事安得全。

时人自迷惑,求全反见愆。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

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

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自然。

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

(0)

江亭夜宴

倒捲长风烟雾开,青天送月海门来。

高歌起舞瑶台上,直挽银河落酒杯。

(0)

秋夜与子伯话旧

石榻留君坐夜深,萧萧秋意动霜林。

西风隔水谁家笛,明月满庭何处砧。

灯下一尊黄菊酒,天涯十载故人心。

别来知抱忧时念,握手惊看雪满簪。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