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却吴绫重,宽衫奈瘦何。
偶随啼鸟听,竟踏落花过。
玛瑙春云寺,胭脂夕照坡。
画船何处去,烟外响吴歌。
卸却吴绫重,宽衫奈瘦何。
偶随啼鸟听,竟踏落花过。
玛瑙春云寺,胭脂夕照坡。
画船何处去,烟外响吴歌。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踏春词偕云客孝先韬仲作(其九)》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首句“卸却吴绫重”暗示了诗人换下了厚重的衣物,为春天的轻盈做了准备。接下来,“宽衫奈瘦何”表达了诗人因春天的到来而略感消瘦,但宽衫更显其清瘦之姿。
“偶随啼鸟听”写诗人随着鸟儿的鸣叫漫步,享受着大自然的和谐之声。“竟踏落花过”则展现了诗人沉浸在繁花盛开的季节,不经意间已走过一片片落英缤纷的景象。
“玛瑙春云寺”和“胭脂夕照坡”两句,运用色彩丰富的意象,将春日寺庙和夕阳映照下的坡地描绘得如诗如画,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最后,“画船何处去,烟外响吴歌”以想象中的画船和远处传来的吴地方言歌声作结,给读者留下悠远的遐想空间,似乎在追寻春天的踪迹和生活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一同踏青的闲适与惬意。
别君岁月多,万事皆非昔。
天昏惨暮云,愁绪繁堪织。
岂期成东邻,日造芝兰室。
吟哦戒骚奴,挥洒惊墨客。
犹嫌小伎耳,宴坐学欺魄。
人间倏流电,悟此真良策。
堂堂少林老,我岂得其骨。
君来叩两端,一笑非言默。
超然反其真,游子归故宅。
玄机傥未领,对面千山隔。
象罔亦何心,珠还赤水北。
圣贤勿云远,謦咳常在侧。
吾宗枝干衰,弱植念孤独。
结交得此君,蒹葭倚琼玉。
即之不忍去,爽气如可掬。
初观爱柯茎,久坐穷节目。
细叶裁云新,深根封藓绿。
从今净两眼,不数山中木。
世路繁荆榛,相将隐空谷。
直须丹凤来,采实虞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