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桐城别,于今两阅秋。
暌违嗟地远,聚散似萍浮。
独发皇都道,同登乌驻舟。
人生非苟合,谁谓雨能留。
自昔桐城别,于今两阅秋。
暌违嗟地远,聚散似萍浮。
独发皇都道,同登乌驻舟。
人生非苟合,谁谓雨能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已久,时光荏苒,相聚与离散如同浮萍般无定的情感。"自昔桐城别"回忆起当初在桐城的告别,"两阅秋"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两个秋天。诗人感叹异地相隔遥远,聚散无常,"暌违嗟地远,聚散似萍浮"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境况。
"独发皇都道,同登乌驻舟"写诗人独自离开京城,而朋友也一同登上乌驻舟,暗示着他们的旅程重逢。然而,诗人认为人生并非随意的结合,"人生非苟合"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不希望仅仅因为短暂的相聚就被雨水般的偶然因素牵绊。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体现了宋诗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特点。
侧足登长坂,凉风吹欲暮。
清旷碧天陲,英蕤丹叶树。
叹息人行迈,萧萧越川路。
荏苒节序移,一别难复晤。
欲托雁南翔,凄结不堪诉。
搔首再踌躇,自失沈吟故。
不信兰改香,谁云桂受蠹。
良会渺难期,江月明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