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原野思依依,咫尺茅峰东与西。
空斋养性无人共,午夜时闻鸡一啼。
苍苍原野思依依,咫尺茅峰东与西。
空斋养性无人共,午夜时闻鸡一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山中,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首句“苍苍原野思依依”以广阔的原野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思考。接着,“咫尺茅峰东与西”则通过描述近在眼前的茅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山中的孤独与静谧。
“空斋养性无人共”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独自一人,远离尘嚣,专心修养心性。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既可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也可能伴随着孤独与寂寞。最后一句“午夜时闻鸡一啼”,以深夜的鸡鸣作为背景音,不仅增加了时间的维度,也暗示了外界与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微弱且偶然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生活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性。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
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几岁自荣乐,高情方叹嗟。
有人移上苑,犹足占年华。
金火交争正抑扬,萧萧飞雨助清商。
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
树上早蝉才发响,庭中百草已无光。
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