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株松树四时翠,一坐书堂一赏云。
何必山岚将谷霭,怒涛细浪总氤氲。
四株松树四时翠,一坐书堂一赏云。
何必山岚将谷霭,怒涛细浪总氤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诗人以“四株松树四时翠,一坐书堂一赏云”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平衡的手法,松树四季常青,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书堂静坐,寓意心灵的宁静与知识的追求。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接下来,“何必山岚将谷霭,怒涛细浪总氤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山岚、谷霭、怒涛、细浪,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但诗人却通过“总氤氲”这一词,将它们统一在了一种朦胧、和谐的氛围之中,暗示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对美的欣赏是不变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在清雅的文风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追求。
古咸平、数椽小筑,乡村风物堪溯。
柳堤槐巷寻常景,幽意也传毫素。君傥许。
为点染、来青粉本瓯香谱。闲云貌取。
更六枳篱边,邻翁三雨,倚杖话农圃。
郊居好,消受竹晨花午。漫嫌归计迟暮。
沉吟后约从君问,画里可能同住。清汴路。
梦不到、绿榕红豆衔杯处。低回俊侣。
对几摺疏筠,相思未抵,官阁剪灯语。
横不来,天子耻,兴兵问罪悔晚矣。
横若来,天子喜,大则封王小侯耳。
尸乡相距三十里,沐浴从容伏剑死。
当年南面俱称孤,今日谁能更屈体,好持吾头见天子。
乘传携来有二客,地下想从驱鬼伯,奇闻咄咄更惊人。
穷岛忠魂聚五百,薤露歌残剧可怜,高皇流涕数称贤。
一时得士能如此,兄弟更王岂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