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公真迹胜顽碑,曾向三茅快睹之。
一自偏盲常面壁,甚贪小楷废临池。
粗如太尉书姜字,俚若蒿师唱月诗。
老去无词并恶札,感今怀昔不胜悲。
褚公真迹胜顽碑,曾向三茅快睹之。
一自偏盲常面壁,甚贪小楷废临池。
粗如太尉书姜字,俚若蒿师唱月诗。
老去无词并恶札,感今怀昔不胜悲。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书法艺术追求和个人的情感体验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古代书法大家褚遂良真迹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标准的追求。
"曾向三茅快睹之"一句中的“三茅”,可能是指某位书法名家的字帖或作品,而“快睹”则表明诗人急切想要看到、学习这些书法精品。紧接着,"一自偏盲常面壁"显示了诗人对于书法的专注和执着,即使视力下降,也依然对书法孜孜不倦。
"甚贪小楷废临池"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热爱,甚至因为过度练习而导致字帖受损。这里的小楷可能是指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的《小楷经》或其他类似的书法作品。
接下来的"粗如太尉书姜字,俚若蒿师唱月诗"则以对比的手法,形容自己书法技艺参差不齐,有时像太尉写的“姜”字那样质朴粗犷,有时又像蒿山道人那般唱诵月下之诗,意境高远。
最后两句"老去无词并恶札,感今怀昔不胜悲"则流露出诗人的哀伤和自嘲。年事已高,手中握笔却再也无法书写出美丽的文字,只能对往日的辉煌成就感到无限留恋和深深的悲凉。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也流露出了面对年老力衰时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