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
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
离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关向晚尘。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
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
离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关向晚尘。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离别的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期待。
“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展示了家庭的富贵和父亲的权势。朱轮指的是华丽的马车,而双飞则形容兄弟或子弟都有出息,秉大钧更是显示他们手握重权。
“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 这两句表明诗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一位军中谋士,但现在则是一个专心于学问的隐者。脱下戎装换上了平民之服,转而成为一个追求学问的人,显示了他的志向和选择。
“离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关向晚尘。”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即将别离的情感。筵席即将结束,酒杯中的液体颜色被周围的环境所渲染,而征途之上,又要面临长久的旅程和重重关卡。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的深情寄托。诗人称呼李庚先辈为“山公”,表示尊敬,并表明自己作为主人今日再次款待这位老朋友,同时也充满信心地认为他不会辜负这个美好的时节。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自然和情感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未来所持有的美好期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