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尖侧侧度朝晖,别泪潸潸渍客衣。
儿女慇勤怜我老,登山临水送将归。
筠尖侧侧度朝晖,别泪潸潸渍客衣。
儿女慇勤怜我老,登山临水送将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卢舍那寺中与友人离别的场景。开篇“筠尖侧侧度朝晖”,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早晨温暖阳光下的静谧气氛,筠尖指的是竹叶或竹枝的尖端,这里形象地将其与日光相接触的情景呈现出来。紧接着“别泪潸潸渍客衣”,则流露出离别时的哀愁,泪水浸湿了行人的衣服,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悲凉。
下一句“儿女慇勤怜我老”转换了情感,展现了一种温馨的人际关系。在这里,“儿女”可能是指僧人或朋友之间的亲昵称呼,他们关心和怜悯年迈的僧人,这里的“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岁月的流逝,也映射出一种深厚的情谊。
最后一句“登山临水送将归”,则是对离别场景的进一步描绘。朋友们不辞辛劳地陪同僧人至山水之间,以此送别,表达了彼此不愿分离的心情。这一系列动作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流逝的深刻体悟。
去年我丧子与妻,君闻我悲尝俛眉。
今年我闻君丧女,野岸孤坐还增思。
思君平昔怜此女,戏弄膝下无不宜。
昨来稍长应慧黠,想能学母粉黛施。
几多恩爱付涕泪,洒作秋雨随风吹。
风吹北来沾我袂,哀乐相恤唯己知。
自古寿夭不可诘,天高杳杳谁主之。
以道为任自可遣,目前况有宁馨儿。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