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经中谈净域。赤珠玛瑙为严饰。
彼土众生当晓色。擎衣裓。妙华供养他方佛。
稚小嬉游随没溺。娑婆是苦何曾识。
忻厌迩来方有力。从朝夕。静焚一炷香凝碧。
富贵经中谈净域。赤珠玛瑙为严饰。
彼土众生当晓色。擎衣裓。妙华供养他方佛。
稚小嬉游随没溺。娑婆是苦何曾识。
忻厌迩来方有力。从朝夕。静焚一炷香凝碧。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佛法的境界。"富贵经中谈净域",表达了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探讨,而非物质上的富贵。"赤珠玛瑙为严饰"则是通过珍贵的装饰来比喻佛教中的清净之地或高僧的威仪。
"彼土众生当晓色",意指在那个清净之地,众生应当理解和领悟到真理。"擎衣裓"可能是在描绘行者在自然环境中修行的情景,而"妙华供养他方佛"则是表达对远方佛像的供养之举。
"稚小嬉游随没溺",形象地描述了世间众生如孩童般在五欲六尘中嬉戏,不自知深陷苦海。"娑婆是苦何曾识"则是表达对世间痛苦的认识和反思。
"忻厌迩来方有力",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寻求佛法以获得解脱的决心。而"从朝夕静焚一炷香凝碧"则是描绘诗人在早晚时分,通过焚香来净化心灵、集中精神,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澈。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佛教理想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土的强烈愿望。
燕子梁深,秋千院冷,半湿垂杨烟缕。
怯试春衫,长恨踏青期阻。
梅子后、余润留寒,藕花外、嫩凉消暑。
渐惊他、秋老梧桐,萧萧金井断蛩暮。
薰篝须待被暖,催雪新词未稳,重寻笙谱。
水阁云窗,总是惯曾听处。
曾信有、客里关河,又怎禁、夜深风雨。
一声声、滴在疏篷,做成情味苦。
晚蝀收残雨。喜晴空、冰轮飞上,月明三五。
前岁钱塘江上看,去岁京华容与。
今岁又、秋风淮浦。
料得常娥应笑我,笑星星、鬓影今如许。
空浪走,竟何补。此生此夜还知否。
问几人、浪苍抖擞,衣裾尘土。
独倚篷窗谁共饮,万象不分宾主。
恍疑在、玉霄高处。
系碎珊瑚未彻,见洪涛、千丈鱼龙舞。
舟一叶,任掀举。
爱吴山佳处,凝望际,眼增明。
正帘卷江涛,屏开罨画,境接蓬瀛。
中朝相君宽厚,领太平、歌吹宴簪缨。
巧啭雏莺锦字,哀弹小雁银筝。人生乐事古难并。
清兴卷沧溟。恨老矣刘郎,病馀司马,慵举瑶觥。
登临不留一语,怕风烟、笑我太无情。
收拾新诗未了,钱塘落日潮生。
我从年少知君,胸中气与秋天杳。
天戈南下,几番屯戍,几番征讨。
笔砚从戎,诗书为将,世间元少。
想何如静处,求田问舍,便辞得、功名了。
兵府水围山绕。尽雄深、不妨吟稿。
秋高时候,羽书催急,渡江须早。
号令重明,角声风冷,剑华霜晓。
要从今,做取十分事业,恰归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