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舠自鼓枻,欸乃下前川。
远荡波心月,轻摇芦畔烟。
蘋开回浪合,莲动撼鸥眠。
无限苍茫意,清流逸兴偏。
渔舠自鼓枻,欸乃下前川。
远荡波心月,轻摇芦畔烟。
蘋开回浪合,莲动撼鸥眠。
无限苍茫意,清流逸兴偏。
这首诗描绘了行舟于江河之上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水上的动态与静态之美。
首句“渔舠自鼓枻,欸乃下前川”,描绘了一幅行舟出发的画面。渔舟在桨声中缓缓前行,发出“欸乃”的声音,向着前方的河流驶去。这里运用了拟声词“欸乃”,生动地表现了行舟时特有的声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远荡波心月,轻摇芦畔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舟行的氛围。月光洒在波心,与波浪相映成趣;芦苇丛生的岸边,轻烟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意境。这两句通过“远荡”、“轻摇”等词语,将画面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动感。
“蘋开回浪合,莲动撼鸥眠”则展示了舟行过程中与自然界的互动。蘋草随风摆动,激起一圈圈涟漪,又逐渐合拢;莲花轻轻摇曳,似乎惊醒了栖息在附近的鸥鸟。这一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丰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无限苍茫意,清流逸兴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感慨。面对这广阔无垠、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诗人的心中涌起无限的遐想和愉悦之情。这里的“清流”不仅指清澈的水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行舟过程中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贪清不自爱,历历疏远目。
缅怀云居胜,驾言陟曾曲。
樛枓遁斧斤,岐径积朴樕。
云栈纷当心,不敢轻落足。
扪枯骤战兢,披棘逾匍匐。
尪羸无奈何,况复迷浚谷。
虽无夔莘恐,讵测蜒蚿伏。
少焉青霞深,转讶白日速。
山海信伟观,何以慰彳亍。
我生孰驱迫,自致穷途哭。
伯阳不出门,世路了如烛。
愿昭篯子诫,或免华山辱。
戎马岁南牧,汉军劳北防。
军情异主将,冷煖须共尝。
朝出潮河川,暮过古北口。
边烽传羽箭,朔气严刁斗。
月下黑山晴,分明见列营。
霜欺征袖薄,石报猎蹄鸣。
三军晏然睡,我亦倚吾枕。
天子不可惊,长怀亚夫寝。
东方日出城门开,雨洒道路无尘埃。
倾城出送使君去,前车后车相逐来。
路旁弱柳不堪折,秖把新诗赠离别。
使君岩岩廊庙姿,三尺由来能自持。
平反不待慈母问,考课行对尚书期。
最君治行当第一,一蹴登台不为疾。
君不见汉朝任人尚法律,狱吏往往为公卿。
释之世谓冤民少,定国人称用法平。
况君明经取高第,比拟不能无重轻。
更将古义决疑狱,莫谓明时无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