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桐江浒,高天朗客星。
薄烟笼树白,纤月避山青。
岸陡风声逼,滩长水力停。
邻鸡难得曙,伏枕柁楼听。
夜宿桐江浒,高天朗客星。
薄烟笼树白,纤月避山青。
岸陡风声逼,滩长水力停。
邻鸡难得曙,伏枕柁楼听。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桐江边住宿时所见的宁静美景和内心的感受。首句“夜宿桐江浒”,点明了地点与时间,诗人于夜晚栖息在桐江畔。接着,“高天朗客星”一句,写出了天空的辽阔与星辰的明亮,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氛围。
“薄烟笼树白,纤月避山青”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薄雾笼罩下的树木显得洁白,纤细的月亮似乎在青山背后躲藏,色彩鲜明,画面生动,展现了夜晚自然界的静谧与神秘。
“岸陡风声逼,滩长水力停”描绘了江边的景象,陡峭的岸边被风吹得声音逼近,长长的河滩上水流似乎停滞不前,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
最后,“邻鸡难得曙,伏枕柁楼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黎明的期待。远处的鸡鸣声难以唤醒清晨,诗人只能静静地躺在船楼中,倾听这最后一刻的寂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孤独时刻的深刻体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问谁修到梅花者,输君独能如此。
笔吐寒香,意横疏影,身作槎牙斜倚。
江村遥指,道雪满千林,好春来矣。
翻把扁舟,载将人去与花比。
花枝较人何似,恐朱颜玉骨,不如人美。
冷韵幽情,素襟芳信,总在诗翁就里,丁丁玉齿。
尽细嚼微吟,共花眠起。驴背酸寒,论风流让尔。
寂然如此。问谁守庚申,谁论甲子。
听门外、毂走惊雷,料爽垲难求,且居尘市。
共燕分巢,何用择、干支戊己。
把槿篱草屋,移画城西,一角山底。
退食闭门而已,但扫叶听蝉,可除多累。
待成名、宦何年欢,朔雪炎风,抛弃流水。
万卷三间,容俯仰,闲身足矣。
甲辰雌、只愁老我,软红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