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下甘泽,肤寸即有馀。
瀛波纳牛迹,亦复鳣鲸居。
翰林补天手,妙语追三闾。
聊从颍川借,似厌承明庐。
坐令啸诺地,不异畏垒墟。
斯人乐佳政,欣若饱稻鱼。
恢恢云梦胸,中有几石渠。
时来潩水旁,傲睨万物初。
高云下甘泽,肤寸即有馀。
瀛波纳牛迹,亦复鳣鲸居。
翰林补天手,妙语追三闾。
聊从颍川借,似厌承明庐。
坐令啸诺地,不异畏垒墟。
斯人乐佳政,欣若饱稻鱼。
恢恢云梦胸,中有几石渠。
时来潩水旁,傲睨万物初。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次韵和颍昌叶翰林(其一)同许学士亢宗干誉泛舟潩水》。诗中描绘了高远的云层降下甘霖,即使点滴之雨也足以滋润万物。比喻了雨水的宝贵与普遍,同时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播。
接着,诗人以“瀛波纳牛迹”形容广阔如海的水域能容纳一切,无论是微小的牛蹄印还是巨大的鱼群,都可共存。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包容性,也寓意着社会与文化中的和谐共处。
“翰林补天手,妙语追三闾”一句,将诗人比作能修补苍穹的文人,其言辞之妙堪比屈原,表达了对诗人文学才华的高度赞誉。
“聊从颍川借,似厌承明庐”则暗示诗人可能对官场生活有所厌倦,希望借由自然界的游历,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坐令啸诺地,不异畏垒墟”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
“斯人乐佳政,欣若饱稻鱼”赞扬了诗人对美好政治的追求与喜悦,如同满足了对丰饶生活的向往。
“恢恢云梦胸,中有几石渠”形容诗人的胸怀宽广,犹如云梦泽般辽阔,其中蕴含的知识与智慧犹如多条渠道,丰富而深邃。
最后,“时来潩水旁,傲睨万物初”表达了诗人随时间流转,在潩水边欣赏万物初生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丰富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