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秋雁。飞过玉河南畔。天孙书问黄姑。
识得愁滋味无。无味。无味。拥髻灯前低睡。
秋雁。秋雁。飞过玉河南畔。天孙书问黄姑。
识得愁滋味无。无味。无味。拥髻灯前低睡。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诗人樊增祥所作的《转应曲》(其十五)中的片段。它以秋雁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寂寥的秋夜画面。"秋雁。秋雁。飞过玉河南畔",通过反复咏叹秋雁,表达了季节更替和离别之感。"天孙书问黄姑",这里的"天孙"和"黄姑"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织女和牵牛星,诗人借此寓言表达人间夫妻或情侣间的相思之情。
"识得愁滋味无。无味。无味。"诗人借秋雁的视角,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愁苦和无奈,这种愁绪仿佛无处不在,没有味道,却又沉重无比。最后两句"拥髻灯前低睡",则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灯下,愁绪满怀,只能拥着发髻默默入睡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寂寞与哀伤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通过对秋雁的描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深深怀念。
天门何崔嵬,下见青云浮。
泱漭绝人世,迥豁高天秋。
暝色从地起,夜宿天上楼。
天鸡鸣半夜,日出东海头。
隐约蓬壶树,缥缈扶桑洲。
浩歌落青冥,遗响入沧流。
唐虞变楚汉,灭没如风沤。
藐矣鹤山仙,秦皇岂堪求?
金砂费日月,颓颜竟难留。
吾意在庞古,冷然驭凉飕。
相期广成子,太虚显遨游。
枯槁向岩谷,黄绮不足俦。
君不见汉时定远侯,耻事笔砚心雄豪。
赤手能扼昆山虎,钓竿竟掣青海鳌。
吴郎读书思用世,纵谈王霸谊甚高。
旁窥风雅兼楚骚,酒酣气欲隘八极,有时拔剑起舞白日风萧颾。
亘空虹霓歘而见,深谷魍魉为之逃。
一身胆气山崒嵂,英姿何必头虎毛。
时时过我论六韬,后生可畏心所褒。
骅骝岂惮踏冰雪,鹰隼早见辞笼绦。
皋夔稷契日已远,达官肉食多淫饕。
焉知吴郎心激烈,褐衣在野轻尔曹。
我常爱君如宝刀,用之有时慎所操。
用之有时慎所操,丈夫事业非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