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富矣,何用为富。农不苦工,工不若贾。
子欲贵矣,何用为贵。德不若名,名不若势。
粹兮纯兮,三五之人兮。终窭且贫兮,孰知其珍兮。
子欲富矣,何用为富。农不苦工,工不若贾。
子欲贵矣,何用为贵。德不若名,名不若势。
粹兮纯兮,三五之人兮。终窭且贫兮,孰知其珍兮。
这首诗《古风》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探讨了财富与地位的本质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追求。
首句“子欲富矣,何用为富”,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表达了对财富本质的思考。接着,“农不苦工,工不若贾”对比了农业劳动与商业活动,暗示了在当时社会中,商业活动往往被视为获取财富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随后,“子欲贵矣,何用为贵”将话题转向地位的追求,提出疑问,紧接着“德不若名,名不若势”揭示了在社会评价体系中,名声与权力的重要性超越了道德品质。这里通过“德”与“名”、“名”与“势”的比较,展现了社会对个体价值判断的偏重。
“粹兮纯兮,三五之人兮”一句,可能意指那些坚守纯粹本心、不随波逐流的人,他们或许在物质世界中显得平凡,但在精神层面却拥有独特的价值。“终窭且贫兮,孰知其珍兮”则表达了对那些虽身处困境但内心丰富、精神高贵之人的赞美,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珍宝并非外在的财富或地位,而是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财富与地位的复杂态度,以及对内在品质与精神价值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洞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