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院风连曲院清,萧闲巾履恣经行。
湖干花鸟参经座,桥下龟鱼识仗声。
送酒恰逢贤太守,论文偏爱老诸生。
人伦风鉴饶辛苦,不为能门一代名。
讲院风连曲院清,萧闲巾履恣经行。
湖干花鸟参经座,桥下龟鱼识仗声。
送酒恰逢贤太守,论文偏爱老诸生。
人伦风鉴饶辛苦,不为能门一代名。
此诗描绘了邹诚斋先生在崇文书院讲学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人文关怀。首句“讲院风连曲院清”,以“清”字点明环境的宁静与雅致,暗示了书院的教育环境之优。接着,“萧闲巾履恣经行”一句,通过描述先生自由自在的行径,展现了他洒脱不拘的学者风范。
“湖干花鸟参经座,桥下龟鱼识仗声”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动植物赋予了智慧与情感,它们仿佛也参与了这场文化盛宴,甚至能辨识出先生的言行举止,进一步烘托了书院的神圣与庄严。
“送酒恰逢贤太守,论文偏爱老诸生”描绘了书院中的人际交往,既有高官的光临,也有对年轻学子的特别关注,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尊重。
最后,“人伦风鉴饶辛苦,不为能门一代名”表达了对邹先生品德与学问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努力与付出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为后世树立了典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名声。
整首诗通过对邹诚斋先生及其书院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学者的精神风貌与社会风气,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早年通籍苍龙阙,近日移家仙掌峰。
方朔上书殊未报,平津开阁杳难逢。
骚人章句多怀古,陶令田园且养慵。
近郭离筵黄叶满,旧山归路白云重。
洪崖饵术修丹灶,叔夜援琴对酒钟。
应待软轮徵入觐,受釐前席始从容。
谁道古人今不如,龙生龙驹凤凤雏。
太冲千载有孙子,笔端真可四三都。
向来鹿鸣首送渠,至今银袍双袖乌。
会逢玄晏为拈出,殿前作赋声第一。
谢家青山李家据,王家青山当家住。
上头新作读书堂,牙签玉轴古锦囊。
万夫攘臂侬掉臂,万事无味书有味。
时挑野菜煮一字,儿辈不须来染指。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