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一毫端,妙处工夫到底难。
春色无边知造化,海风不断识波澜。
看君健笔凌霄汉,照我清窗醒肺肝。
宝剑莫忧人未识,光芒须动斗牛寒。
文章千古一毫端,妙处工夫到底难。
春色无边知造化,海风不断识波澜。
看君健笔凌霄汉,照我清窗醒肺肝。
宝剑莫忧人未识,光芒须动斗牛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陈正叔县尉所著诗文的赞赏之情。全诗通过精妙的笔法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操。
首句“文章千古一毫端”,点出了诗人对于传世佳作的独特鉴赏视角,即在浩瀚如海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到那最精致、最不起眼的美妙之处。接着,“妙处工夫到底难”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和不懈追求,是对诗人创作态度的一种肯定。
“春色无边知造化,海风不断识波澜”,这里的“春色”与“海风”象征着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是对陈正叔作品丰富多彩、情感深邃的赞美。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看君健笔凌霄汉,照我清窗醒肺肝”,“健笔”形容陈正叔的书写功力强劲有力,“凌霄汉”则是比喻其文笔之高远,如同跨越天汉。后半句中的“我清窗”暗示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阅读和感受这份作品,最后“醒肺肝”则形容这种艺术享受带给他的心灵震撼。
末尾两句,“宝剑莫忧人未识,光芒须动斗牛寒”,“宝剑”比喻诗文之珍贵,而“人未识”则表达了对于优秀作品往往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最后一句“光芒须动斗牛寒”通过对比,强调了陈正叔作品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下,也能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辉。
整首诗既是诗人对于陈正叔文学才华的高度赞扬,也体现了自己作为鉴赏家、读者的深刻感受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
不知谁氏子,鍊魄家洞天。
鹤待成丹日,人寻种杏田。
灵山含道气,物性皆自然。
白鹿顾瑞草,骊龙蟠玉泉。
得兹象外趣,便割区中缘。
石窦采云母,霞堂陪列仙。
主人善止客,柯烂忘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