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流波澜,百川俱颓靡。
竞羡吕望贵,独欠伯夷死。
小恩尚思报,大义反忘耻。
国家三百年,果何负于尔。
滔滔流波澜,百川俱颓靡。
竞羡吕望贵,独欠伯夷死。
小恩尚思报,大义反忘耻。
国家三百年,果何负于尔。
这首诗名为《苦怀六首(其二)》,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全诗以“滔滔流波澜,百川俱颓靡”开篇,描绘了江河湖海的壮阔景象,同时也暗喻着世事的变迁与人心的浮躁。接着,“竞羡吕望贵,独欠伯夷死”两句,通过对比吕望(姜太公)的显赫地位和伯夷的高尚节操,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个人道德坚守的呼唤。
“小恩尚思报,大义反忘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人们在面对小恩小惠时往往急于回报,而在面对大义时却容易忘记羞耻之心,揭示了人性中善恶交织的复杂性。最后,“国家三百年,果何负于尔”一句,将话题转向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国家历经三百年,人民究竟得到了什么?还是说,国家对人民有所亏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沦丧、个人价值迷失以及国家与人民关系的深刻忧虑。郑思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金张第宅连云树,凤筦鹍弦语春雾。
尊前月落人未眠,门外乌啼天欲曙。
秋风萧萧吹客衣,堂上主人胡不归。
雕垣粉剥野鼠窜,夹道草深官马稀。
呜呼蜉蝣朝生悲暮死,荆卿长歌手挟匕。
鹿门乃有庞德公,白头采芝近乡里。